如何成为一个学霸演讲稿(如何成为一名学霸)
知乎上有不少关于”学霸“的问题,比如,
学霸为什么不会累?
学霸有什么高效的学习方法?
学霸不需要社交和娱乐吗?
全国每年有1000万高考考生,进入985大学的不到2%,可见”学霸“确实是个小众群体,也难怪很多同学对”学霸“充满好奇。
笔者是来自东北小镇的做题家,当年高考走运,侥幸考上了清华,也算见识过不少”学霸“,跟大家聊聊”学霸”。
提到“学霸”,智商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不只是学生,甚至很多老师都相信,高智商是“学霸”的标配。且不说我个人就是一个反例,我觉得仅从初高中乃至大学本科的课程难度来看,先天的智商水平只能算一个X因素,起个加成的作用。即便在清华,智商爆表的人也是极少数。
从小学到大学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总体来看,时间周期越长的事情,先天优势的影响力越小。而且智商这东西有很大的遗传成分,靠努力学不来,没必要深入讨论。
我个人认为,在智商基本够用的前提下,一个小孩在学业上早早进入一个不断向上的正反馈过程,并将这个过程持续足够长的时间,量变引发质变,“学霸”就是这么炼成的。
什么是“不断向上的正反馈过程”呢?
简单来说就是,出于某种动机,你开始学习一个新知识,经过老师的有效指导和你的高效练习,你掌握了这个知识,把这个知识划归到自己的“舒适区”里,然后继续学习下一个知识。
这个正反馈过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具体难在哪里,咱们分开说。
学习动机
同样一件事,主动做和被动做,长期来看,往往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大多数同学是为了作业和考试而学习,这就是纯粹的“任务驱动”,“学霸”往往不是。如果你近距离观察“学霸”或者和他们一起学习,很难不被他们的学习热情所感染,他们从学习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所以才乐此不疲。当你真的想学习,你会调动各种资源、想尽一切办法去学,必定会学的更深入,如果只局限于完成作业、应付考试,就会学的很肤浅,长期来看,学习效果一定不好。
为什么”学霸“会主动学习?因为他们把学习这件事内化为自己的目标,而不是别人强加的目标。其实这种对学习的喜爱不是什么神奇的能力,大多数小孩对知识都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会不停的追问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从这一点来讲,我们从小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随着我们渐渐长大,学习的主动性被各种因素破坏了。
举例来说,考试很容易破坏学习主动性,如果你过分看重考试结果,甚至把考试结果当做学习目标,不论考试成绩如何,学习的主动性都会遭到破坏。”学霸“只会把考试当做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真正重要的是,你在考试中做对了哪些题目,做错了哪些题目,针对做错的题目做进一步练习,持续精进。
学习效果
很多同学并不缺少学习的主动性,但是依然很难达到”学霸“的高度,就是因为学习效果不好。
为什么不好?我觉得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接收的知识不对,二是学习方法不对。
不同的人对同样的知识认知水平差异很大,所以,一位优秀的老师或者一本经典的教材对学生非常重要。只有接收了正确的知识,清晰地理解了知识的底层逻辑,后续的练习才有意义。
学习方法也是个关键因素,”学霸“在学生时代就有意无意地采用了一些高效的学习方法,所以学得快,学得好。比如,”学霸“喜欢联想,常常把不同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做对比学习,”学霸“会给一门课程做思维导图,”学霸“会和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心得,获得新的认知,等等。这些零零碎碎的学习方法汇聚到一起,就形成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学习效果好,新知识很快进入”舒适区“,然后就有余力继续拓展”舒适区“,这样自然就形成了很好的正反馈,学起来也不会觉得累。
持之以恒
除了动机和能力,还有一样永恒不变的东西拉开了大家的差距:时间。
很多同学都曾短暂的拥有过学习的”高光时刻“,但是很少有人能维持下去。那些最终考入顶尖大学的”学霸“,大多是从小到大一路领先的。他们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几乎从未停止过学习的正反馈过程,最终量变引发质变,才成了1000万同龄人中的前2%。
动机可以调整,能力可以训练,但是”持之以恒“这种品质很难培养。它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甚至个人性情都有关系,是成为”学霸“的最难一关,也是对人的一生最具价值的品质。那些曾经站在高处的人往往更能理解”坚持“有多么重要,伟大是熬出来的。
对于坚持,我个人的心得是,对待学习要保持平常心,不要攀比,懂得劳逸结合,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或许这些建议可以让你在学习之路上走的更远。
结语
站在一生的角度上看,是否成为”学霸“没那么重要,在学习之路上持续精进的过程更重要。因为不断精进的学习经历会提高你的能力、锻炼你的品质,这些能力和品质会让你受用终生。
在学习的道路上,你永不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