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剧二十年,它跟着时代变化了什么
文 │ 夏天
主旋律献礼大潮,带动了军旅剧的繁荣。
不久前,由李易峰主演的火箭军题材剧《号手就位》宣布开机,同为“初代流量”的杨洋,正在《特战荣耀》剧组中韬光养晦,谋求从小生到硬汉的转型。无独有偶,凭借《亲爱的,热爱的》走红的新晋小生李现,传闻正与军旅剧《狼牙》接洽。尽管刚立项不久,也有消息称《精兵劲旅》将由青年偶像黄子韬主演,这股“鲜肉”攻占军旅剧的势头锐不可当。
受限于创作门槛与审核门槛,军旅剧算不上影视市场中的主流类型,同期多名“鲜肉”入局,意味着影视资本正朝着军旅剧倾斜。
骨朵统计了2015年至2019年8月广电备案系统中的军旅剧数量,从2015年的18部、2016年的20部、2017年的18部到2018年的17部,数量维持稳定。到了2019年,军旅剧备案数达22部(截至8月),出现了小幅度的增长。这些作品背后不乏大公司身影,《试飞英雄》为完美影视打造,《特战荣耀》由耀客传媒操盘,《和平与战争》由老牌影视公司山东影视制作。
与军旅剧热度回暖相对应的,是观众对新剧口诛笔伐不断。豆瓣短评下,《陆战之王》“拍的过于任性”的评论获得359个赞,《空降利刃》被大量观众批特效五毛,《飞行少年》引来“只有飞行没有少年”的吐槽,军旅剧有了热度失了口碑。
如果不是正在热播的军旅剧争议不断,估计观众也很难恍然大悟般回想起来:上一部高口碑军旅剧,是在多少年前了?
随着时代,它已经改变太多。
变与不变
自2000年《激情燃烧的岁月》《突出重围》等军旅剧开启军旅剧新纪元以来,军旅剧一直是影视市场中的重要门类。这些军事题材影视作品从当代军旅生活入手,对现实军事领域、中国军队及其环境以全景式的观照与审视,近二十年来出现了《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等多部高口碑经典作品。
一成不变极易被潮流甩在身后。为了贴合时代发展,寻求题材与类型上的突破,军旅剧发生着明显的类型流变。
关注焦点:从军功转向生活
得益于题材属性,军旅剧自诞生开始,就离不开“正能量”三个字。
1999年,是共和国50华诞,同时也是新中国空军和海军创建50周年。在献礼潮下,当时的各电视剧制作单位也都投身献礼剧的拍摄中,从而形成了2000年军旅剧的“丰收年”,《突出重围》《女子特警队》《壮志凌云》《惊涛》《波涛汹涌》就是当时的热播作品。
《突出重围》再现真实军演,《惊涛》讲述了军人抗击洪水的故事,《波涛汹涌》反映海军潜艇部队生活。这时期的军旅剧充斥着作战与演习,专业术语与作战描写集中,对于战略、技术的刻画也更为硬核。
到了2001年,《激情燃烧的岁月》热播,军人对妻子终身不渝的爱情故事撬动影视市场,才带动了以感情作为内核的军事题材电视剧的热潮。这类非典型军旅剧,不拘泥于普通军人的戎马生涯,拍出了新的审美情趣,推动军旅剧从集体、荣誉、奉献转向对军人生活、情感的关注。
随后《激情燃烧的岁月》编剧石钟山多部小说被影视化,明星夫妇邓超孙俪主演的《幸福像花儿一样》,讲述了一段初恋情缘未了的故事,军旅爱情剧《幸福的完美》讲述了一段军营之中横跨数十载的爱情故事,均是此类作品中的代表。
主人公:从英雄到小人物
尽管开始聚焦军人家庭生活,《激情燃烧的岁月》仍是一部英雄主义题材电视剧,长期的战斗生活使部队和战友成为了主人公石光荣生命中的重要部分,为了让孩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战士,他常常采取极端手段。
《士兵突击》的横空出世,让军旅剧将视角真正从英雄转移至小人物。“不抛弃、不放弃”的许三多,用憨厚的傻笑与坚持,打动了当年无数观众。正是在这部作品的带动下,聚焦人物成长的军旅剧成为这一题材中的一大主流。不过由于许三多人物形象太过经典,这类军旅剧“讨巧”的放弃了草根逆袭路线,转而聚焦于“刺头兵”的成长,由此塑造了一批新时代职业军人形象。
同为军旅剧的《炊事班的故事》,则是采用情景喜剧的创作手法,展现出对小人物的关注。班长胖洪表面上圆滑,其实原则性很强;一心想“篡权”的班副老高,看起来不厚道,其实非常善良;大周性格易冲动,却也粗中有细,极其仗义、热心肠。每个平凡的小人物身上都有闪光点,它透过发生在六位年轻炊事兵身上的日常小事,把军营生活演绎得淋漓尽致、妙趣横生。
视角由英雄转换至小人物,这类军人题材和主旋律作品,变得富有情趣和人情味儿。
主要角色:从中年到青年
事实上,主要角色年轻化,与主人公从英雄转变为小人物的变迁同时发生。
《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历史的天空》《军人机密》以主人公的性格气质和命运起伏,来折射人民军队的发展史。厚重的历史感需要历经世事变迁的中年角色挑大梁,主要角色多由有阅历与积淀的中青年演员出演。
但军旅剧同样需要回归青春,也有创作者希望通过军旅作品向现代社会展示军人的最新面貌。在《士兵突击》之后,2010年前后热播的军旅剧《麻辣女兵》《我是特种兵》系列就集中在对于当下青年军人的关注。正是这股主要角色的年轻化,带动了青年演员出演军旅剧的潮流,军旅剧自此正式迈上青春化、偶像化的道路。
受众群体:从男性到拓展女性
主要角色青年化,同时也被视为军旅剧对于受众群体的一次拓展。
在《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等军旅剧中,没有一个女性角色,呈现的完全是男人的情感世界,但这并不代表着意气飞扬的军旅生涯没有吸引女性观众群体的可能。尤其在现代社会,游戏、球赛高度分割男性观众注意力后,拓展女性受众群体成为军旅剧不得不面临的难题,毕竟她们才是影视剧作品的主力观众。
为了拓展女性观众群体,军旅剧加强情感剧情,融入爱情元素,主演颜值也有着普遍提升,出现了从女性视角出发的《麻辣女兵》,围绕军犬展开的《神犬奇兵》,融入爱情元素的《我是特种兵》系列等,尽管口碑无法与经典作品相匹敌,但好在发挥稳定,成绩不功不过。
经典不再,才是最大变化
从军功转向生活、从英雄转向小人物、一改严肃刻板的军人形象、融入现代元素,这都是军旅剧随着时代变迁,向年轻观众、现代审美靠拢的过程。但为什么军旅剧反而却难再出精品了?
事实上,随着《雪豹》《潜伏》的热播、带动抗战剧、谍战剧的繁荣后,2010年前后,军旅剧的发展脚步便慢了下来。有个最直接的例子是,在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在2014年在中国电视剧春季推介会上,军旅剧数量就明显减少,当年央视全年没有购买一部军旅剧。军旅剧被边缘化一段时日,直至抗战神剧争议不断后,市场才又重新恢复了注意力。
其次,2015年视频平台崛起,网剧时代的到来,对军旅剧的发展同样产生了影响。自网剧诞生起,创作门槛低、审核易通过、受众范围广的悬疑剧、甜宠剧、青春剧就成为创作者们的首选。男性观众注意力被游戏、球赛切割,女性观众成为剧集市场观众构成的主力军,在抢夺女性用户群体的注意力上,军旅剧显然费力不讨好。军旅剧不是视频平台购剧首选,数量也难与主流品类抗衡。
军旅剧遇冷,外因不可控制,但内因更不容忽视。贴合时代审美是军旅剧必须要做出的改变,但随着军旅剧的创作风格流变,能明显感觉到,创作者一边想要讨好观众,创作出来的内容却离观众越来越远。
不论是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还是主旋律背后的心灵洗礼;不论是家国情怀下探寻历史,还是在平凡的世界中找寻英雄主义,不论军旅剧随着时代如何改变,都不能丢了这个类型剧作的精神内核。
如今做着偶像化和年轻化的全新尝试,作品中的军人形象和军事内涵却越来越模糊化、边缘化、概念化和轻量化。
《士兵突击》里,许三多咧着笑脸,每个人都真诚得滚烫,很难不打动人。“别混日子了,小心日子把你们混了”、“做尖子太累,我要做傻子,傻子不会伤心”、“人活着,不能太舒服”,这些人物对话,直至现在,都能对观众有所启示。《亮剑》里,“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的精神,放到现在也仍旧动人。
军队里不缺小人物,也不缺伟大的英雄传奇,但要想打造得能够打动观众,一切都得围绕着“人”做文章。如今人物新模式化、人物设置偏颇以及娱乐元素滥用等新问题,都阻碍了军旅剧的进一步发展。
尝试突破的门槛客观存在,但如何在坚持主旋律格调上做到让当代观众喜欢,仍是摆在创作者眼前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