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励志书比较适合看 有什么比较好的适合大学生看的励志书籍
1、《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覃彪喜)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是一个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对当今大学生活的反思。对于一名准大学生来说,这却是一本没有任何理由忽略的书。它是近年来中国最畅销的大学生指南类读物,该书目录以“一名25岁的董事长给大学生的18条忠告”为名在网上广泛传播。说是忠告,整本书却没有任何说教的色彩,作者不过是一名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结合他在学习、考研、求职和工作过程中的切身经历来谈大学生应该如何读书,如何充分利用大学四年,语言风趣幽默,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体验中明白很多道理。作者覃彪喜先生当年报考北大法学院未果,被调剂到中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可是,这样一个冷门专业的毕业生却可以在做房地产策划师,可以成为IT项目经理,可以在毕业几年以后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究竟是什么原因决定了这种成功?
2、《求职,从大一开始》(覃彪喜)
在《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出版以后,覃彪喜先生历经五年磨一剑,又为大学生献上了这本新书:《求职,从大一开始》。覃先生一直强调不能过于功利地读书,强调大学时期一定要注重批判性思维、表达能力、公民意识等多种素质的培养,可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覃先生把求职放在了首位。这本书则是一位年轻的董事长与大学生关于职业规划与就业、关于生计与尊严的对话。覃先生试图通过这本书让大学生从入学就开始规划职业生涯,扎扎实实地塑造核心竞争力,而不是到了求职的时候才投机取巧临阵磨枪。决定求职结果的并不是面试那十几分钟,而是整个大学四年。这本书则告诉大学生们如何通过四年的“厚积”换取毕业求职时的“薄发”,大到人生方向的抉择、求职战略战术的把握,小到做简历的技巧、女生或乙肝患者如何突破用人单位的就业歧视,都做了详尽、深入、全面的阐释。
3、《上大学为了什么》(亚历山德拉·利维特)
在大学里,年轻人过着穿牛仔裤、打篮球、每天只上三个小时课的悠闲生活,可为了毕业后更好地找到满意的工作,从现在你们就需要一些指导,帮助你们在严酷的现实工作中如鱼得水。
如何让你的简历越过前台或人事部的垃圾箱,直接送到老板手中。
了解办公室密语。
当你的事业处于低谷时,如何渡过难关。
怎样与难相处的人打交道。
当你要求加薪或升职的请求被拒绝时该怎么处理。
升职后如何和下属建立融洽的关系。
找到新职位时,如何潇洒的离去
学着觉察失业的前兆。
4、《老板要你在大学里学的10件事》
是考研、出国深造,还是就业;没有工作经验,得不到工作;没有工作就得不到经验;如何在职场中脱颖而出;老板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为了拥有称心的工作,仅仅凭分数高、学习好是不够的。最有效的求职途径是从入学第一天就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比尔教授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研究大学生活和职场生涯的关系,帮助了数以千计的学生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工作。
在这里,他列举出了那些能够使你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生存和取得成功的技能,帮助你比同学更早地找到实习单位;少付一点学费、多赚一点工作经验;最大化利用学校的资源;在毕业前就拥有管理经验和销售经验;理智地选择职业领域;从面试者中脱颖而出。
5、《不要等到毕业以后》(张志)
大学要不要勤工俭学?大学生如何经营自己的人脉?考研还是就业?牛人的成功能复制吗?大学生创业值得鼓励吗?去上班,还是考公务员?该书从新生入学后的人生规划、大学期间的社会实践到毕业求职的各方面,全面、深入地回答了困扰着当前大学生的一系列问题。57条人生成长建议、57个实操训练、10位同学的精彩分享、40本好书推荐。不论你是新生或老生,如果你是不会选择,不敢选择,不能坚持选择的人,如果你是为专业,为就业,为求学,为人生而迷茫的人,这本书会帮你行动起来!受到读大学的快乐了。
6、《围城》(钱钟书)
如今流行网络用语,90后的年轻人更是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这并没有什么不好,可是,如果过度沉迷于网络而忽视了文化底蕴的积累,以为会一些网络用语就是“油菜花”(有才华),会讲几个网上的笑话就是幽默风趣,那实在是很傻很天真了。一些人整天泡在网上看一些网络写手的无病呻吟,却对《围城》这样的大家之作视若无睹,实在是很“杯具”的事情。即使逛遍所有的网站,又到哪去找出一个比钱钟书更有才华的人呢?到哪去找出一部比《围城》更幽默的作品呢?
7、《记住你是谁--15位哈佛教授震撼心灵的灵的人生故事》(黛西。韦德曼)
每一个故事所蕴含的深义都会让我回味好几天。当我听到同学们在咖啡厅和酒吧里重新谈起这些故事时,我才知道他们也被这些故事深深影响着。在12月的某一天,当我坐在教室里等着教授开始讲课的时候,我想如果一个故事就有让我重振的力量,那么十多个像这样震撼心灵的故事会给我及其他人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突然,一线灵光闪现在我的大脑里。这些故事在他们教育生涯中的特殊时刻,作为良言激励他们的MBA学生们,当然也会激励那些想要增强自己的领导力的人,那些在充满挑战的职业生涯中需要一个导师的人。然会感觉到心灵的纯净,精神的升华。
8、《南方的立场》(南方都市报)
从中学生变成大学生,会相应地产生很多方面的变化,最根本的一个方面就是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变了。对于中学生来说,基本上是学习前人已有的知识,他们是以一个学生的姿态面对这个世界;对于大学生来说,虽然也要学习知识,但是,姿态上已经是平等地、独立地面对这个世界了。要关注这个世界,并敢于、善于对这个世界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思维能力就永远只能停留在中学生的水平。
社会每天都在发生着很多事情。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这些事情呢?当我们试图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是背教材上的观点,也不是跟随着大众人云亦云,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观点独到、深刻、客观呢?这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
9、《成功特质:造就顶尖人士的51种品质》
在这本《成功特质》文集中,你可以了解下列名人的成功历史:柯林· 鲍威尔(colin Powell)最初只是想做一个最好的士兵,后来在上级领导的不断鼓励下,凭借着自身的勤奋和正直的人品,登上了军队的最高级。普鲁士军官克劳塞维兹(Karl von Clause-witz)的《战争论》为当代战争奠定了理论基础,影响了很多着名的军队将领,如艾森豪威尔、巴顿和柯林·鲍威尔。你还会了解到华盛顿是如何运用他在英国军队积累下来的经验来解放美国殖民地,通过智慧和克己而成为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并永远被人们尊称为“ 美国之父”的。
从《成功特质-造就顶尖人士的51种品质》中,你还可以学习到成功人士是如何制定和实现他们的目标的。
对他们而言,目标大小并不重要,只要确定了,就要想尽办法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最大的成就往往会影响到他们周围的世界——如一场非胜不可的战争,一个非改不可的错误,或是一个非变不可的政治体系——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正是因为他们不忽视每个小目标,他们才能做成那些可以改写世界历史的大事。
10、《管理学》(美)马特尔,龙静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不懂一些管理学知识那真对不起大学生三个字。
本书以太平洋沿岸地区为立足点,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并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让学生学习到必备的技能,使他们成为21世纪富有学识的高效经理人。它包括管理学导论、计划与决策制定、组织、领导、控制和国际化等篇章,内容丰富,手段多样,原创性强。作者除总结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思想外,为满足教与学的需要,每章均设有学习目标、小结、讨论和复习、思考题、章末案例等栏目,并于各章中穿插了大量的中外管理案例。
说说一本美国姑娘写的《孤独的时候,不如吃茶去》。
翻书之初,我只以为这是一本讲禅修的养心书,毕竟吃茶去是那么有名的禅宗公案啊。《五灯会元》载:赵州从谂禅师,师问新来僧人:“曾到此间否?”答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一新来僧人,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禅师:“为何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
短短几句吃茶去,字短意长,令人畅想。但你如果以为这本书同星云大师所著《吃茶去》一样讲的是佛法禅理、或者像高级农艺师舒惠国编写的《吃茶去》那样讲解各种茶叶的茶叶百科知识书的话,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从某种角度讲,这是一本讲述作者本人如何靠配置自己热爱的草药茶,走出困境,开创事业的女性励志书。网上甚至有人说这本书有些鸡汤,或许,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作者的经历的确非常具有激励作用。
在这本《孤独的时候,不如吃茶去》中,作者别具匠心的将每一章的章节名称都冠以以一种茶的名称。在一杯杯独门香茶的背后,是作者珍娜不断奋斗,积极努力的身影。确切说,是很多杯茶,作者用这一杯杯饱含自己希望的茶铺就自己的成长之路,从一个有个先天肾功能不全的孩子,找不到工作,没钱付房租的单亲妈妈,在销售有机茶中找到自己的奋斗方向,通过制茶卖茶,走出了一条逆袭之路。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个人不止一次感慨过,本来是想找本闲适读物放松身心的,怎么却找了本励志的女性创业史来读呢?为什么不换本休闲轻松的书呢,为什么呢,因为这本书写的有趣啊。
虽然它的内容现实的令人很难将其与有趣两个字产生联系,如何开发新的茶品,如何处理大订单,如何把茶叶推广到高档购物中心,好容易开发出的高端有机绿茶才上市就遇到经济危机了怎么办?一桩桩一件件,简直可以看做是我们熟悉的那些商界女精英、三八红旗手事迹录,只不过是个异国版。但这些原本应该很枯燥的东西,在作者笔下细细道来的却是那么有趣,让读者们在阅读过程中与珍娜共同经历与茶叶有关的各种悲悲喜喜。既为她拿到一笔难得的大订单而高兴,也为她好容易研发出的椰子茶要从产品名单上被砍掉而和她一起苦恼。心起伏不平,直到全书读完才恢复平静。
实话说,虽然作者曾在大学里是一名优等生,拿的是全额奖学金,但我相信她学的一定不是文科。这一点从她文笔上的质朴无华,或说在写作方面的质朴表现便可见一斑。但是,让人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本书还是写的很好看,可能是因为作者写的全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都是真情实感,也可能是因为作者对她的茶叶是真爱,所以每种茶在她笔下写来都是芬芳四溢,隔着纸张似乎都能嗅到茶香,以至令吃货如我看着看着总想去喝一杯,当然不是酒,而是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各色好茶了。
读完珍娜的感人经历,在为她终于爱情事业双丰收而高兴感动之余,也不禁对珍娜的观点深表同意,梦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随意想想就能实现的,不经过捶打和锻炼,就不可能变成理想的模样。
的确,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很难不焦虑,不着急,竞争这么激烈了,压力那么大了,纸媒那么惨了,实体经济那么难了。虽然身为一名北京人,可传说中的五套房还是不见踪影,那怕是午餐盒饭想加只鸡腿,都要全靠自己辛苦去挣。这张叫做焦虑的清单,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列上一大张,写起来都是一个比一个长。
但是,现实就是这样,我们又能怎样呢,除了老老实实,踏实努力挣鸡腿去,没有别的法子可想。更何况,无论如何,我们的现状都要比书中的女主人公强的多了。不管怎样,我们唯一的解决途径似乎只有靠自己努力了。当然,即使你拚尽全力了可能也没取得任何成果,不过,同样板上钉钉的是,如果你不去努力那就肯定没用,而努力了就会可能有用,你看作者不就靠一杯茶改变了命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