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博士生的故事 一个法语博士生的自述

2023-10-06 09:56   geyange.com

一个博士生的故事

最近,国内某在读博士生与导师关系不睦进而自杀的新闻喧嚣尘上。我加入的几个博士微信群里,这件事被讨论得沸沸扬扬。

群里的好几个博士都有着类似的经历:屡次被导师冷漠对待,受到精神和信心的双重打击,去见导师前都需要进行心理建设,前一晚会紧张恐惧得睡不着……

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开始成为继医患关系后,新的敏感而微妙的关系。

这让我忍不住回忆起我跟我的导师之间的一些故事。

(一)

我大学读的是国内一所知名外语院校的法语专业。

本科的时候,我的法语成绩不是很好,

我生性贪玩,爱好广泛,一天到晚杂事缠身。

比如在当xx论坛的管理员

xx社团的社长

参加学校xx活动的表演……

大学四年里,我很少将时间用在法语专业学习上,我的法语考试都是以临阵磨枪的小聪明蒙混过关。

是的,我就是一枚传说中的“学渣”。

大二考专四前的那个夜晚,我担心自己会挂科而失眠到凌晨五点,最后的成绩也仅仅是侥幸高出及格线一两分而已。

自大三开始,我的专业课成绩就总是在60分的边缘徘徊,经常因为考试分数上老师对我的“大发慈悲”而暗自庆幸。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大三的外教课上,外教向我提问:“une usine automobile 里可以生产什么?”我张大嘴巴,半天都没回答上来。

大四的时候,我爸有一次问我,你以后想干什么?要不要去考法语研究生?

我回答他的原话是:“让我再学几年法语我真的会疯掉!”

当时没有人能够想到,十年后,我竟会成为一所很不错的大学法语系的法语专业老师,并且还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法语博士。

这一切的改变,有赖于一个人的启发与鼓励。

这个人就是我的导师。

(二)

大四临近毕业的时候,我一度特别凄凉。

吊儿郎当的我,没有拿到英语公共四级证书(因为偷懒从没去考过),法语专业成绩也乏善可陈,又不想去非洲,虽说是男生,但是这样的条件在国内求职竞争上没有丝毫优势,国内的单位要么看专业水平、要么要求必过英语四级。

在临近毕业的时候我才发现,学生会、大学社团、各种看似辉煌的经历和惹人注目的头衔,好像浮云一样,转眼散去,无影无踪。

于此同时,一场毕业前的恋爱分手又击垮了我的信心。

那段时间特别颓废,我把自己关在学校后山的小出租屋里,不想找工作,也不想见人。

为了写本科毕业论文,我开始读一些法国文学作品,比如拉马丁的诗歌。

一开始读不懂,就先看中文译本,然后慢慢地读法语原文,通篇都是生单词,我就一个一个地去查。

大四下半期没有课,我过上了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除了去图书馆查资料,就是在屋里闷头苦写,因为法语基本功太差,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跟当时的论文指导老师一起辛苦的修改了很多次,终于完成了8000多个单词的本科毕业论文。

我还记得论文的题目:

拉马丁的精神境界与道家思想:分析诗歌<山谷>

没想到,这篇论文竟会是改变我人生的关键性的一步。

(三)

大四毕业离校前一天,吃谢师宴兼散伙饭的时候,我是为数不多的还没找到出路的毕业生。

那顿毕业宴吃得真是心事重重,正当我恍恍惚惚地跟大家推杯换盏的时候,师母走向了我(师母当时是法语系的系主任,也是我的老师)。她拍拍我的肩膀微笑着对我说:“Joel,你知不知道,你的毕业论文可是给了我和刘老师一个很大的惊喜!”

那一刻,我有点懵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刘老师是我们的法国文学课老师,他是巴黎索邦大学的博士,不仅才华横溢,也极具人格魅力,是同学们心中的“男神”。

那个时候我虽然对文学课很感兴趣,也对刘老师心生崇敬,但是每次文学考试成绩都很差,维持在勉强及格的水平,在“高山仰止”的文学大师面前,我仅仅是个灰溜溜的小透明。

我转过头,看到了刘老师,他向我笑笑,说:“你的文章写得不错,有灵气,算是有慧根。”

那一刻,我竟然感到了深深的羞愧,脸和脖子都火辣辣的,我甚至觉得,他们是不是把经常迟到、偶尔旷课、成绩长期垫底的我错认成了其他的人。

当时的我,肯定不会想到,刘老师会成为我今后学术生涯的引路人。

(四)

本科毕业回到家中,我成了名副其实的“家里蹲”。

爸妈比较开明,虽然表面上说没什么,但暗地里还是在着急。

陆陆续续有工作找上来,家人安排的、学校推荐的,还有考公务员的机会……

有一天晚上,我一个人在操场跑步的时候,耳边忽然响起刘老师的话:

“有灵气,算是有慧根……”

这句话好像咒语一般回荡着。

我开始冷静地回想,自己到底擅长什么,喜欢什么……

我发现,从小到大,我对文字和文学都有着一种比身边的其他人要强烈许多的敏感,我喜欢看书,喜欢文学。中学时代,我的作文经常被当成范文在全校朗读,历史课和政治课上写的小论文,我也总能拿到高分……在写本科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和成就感,甚至把恋爱分手的颓丧给完全治愈了!

也许,我真的像刘老师所说的,“有灵气,有慧根”……

那天晚上,我整夜都睡不着觉。

第二天清早,我郑重其事地对爸妈说:

“我不想找工作了,我要走学术路线,我想考法语研究生,我想学习法国文学……”

(五)

我鼓起全部的勇气,给刘老师写了一封信,向他表达了我想考研的想法。

其实我没有期待刘老师的回信,像他这样的大教授怎么会把我放在心上?我心想,哪怕回了,也只是几句客套话应付一下吧……因为我大学四年的专业成绩真的不堪入目,只要刘老师稍微留意一下我的分数,就会清楚我的“底细”了。像我这样的“学渣”,毕业后不去找工作,在家准备考研,无论如何都是个不靠谱的想法。

没想到的是,刘老师很快就回信了,更出乎预料之外的是,刘老师给我写了长长的一篇。在信中,他向我讲述了他年轻时的求学过程,他告诉我,他当年出国读博,也是辞掉工作、顶着压力咬牙下的决定。

他写道:

“其实一切都不算晚。你有考研的愿望,有放弃工作的勇气,有对文字的热爱,愿望,勇气和热爱,有了这三样,我想,做事情没有不成功的理由。”

我把这封信打印下来,贴在我的书桌前面当做我的励志书,从那天起,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考研生活。

只要有愿望、勇气和热爱,一切也许真的会成功。

(六)

实事求是地说,用几个月的时间补上大学四年的专业知识,对于许久不曾专心学习的我来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那段时间里,我早上五点半起床,十点半睡觉,每天用将近十二个小时来看书复习。除了睡觉吃饭之外,就是在吭哧吭哧地拼命学习,与此同时,我还要跟我的浮躁、懒惰和无法专注的陋习做激烈的对抗。

每晚上床,当我闭起眼睛,总会有无数个法语单词在眼前盘旋飞舞。几乎每个夜晚我都会梦见考试,要么是题目全都不会做,要么是卷子全变成了草纸,根本无法写字。

醒来之后,我必须要立即调整心情,继续投入到紧张而繁重的学习中。

我心里明白,想要开始研究生的学习,法语的语言关一定要过。

记得有一天,我看了一整天的书,吃晚饭的时候,妈妈问我:“你晚上要不要继续看书啊?”那一刻,我胃里忽然翻江倒海,几乎呕吐了出来。

有一天中午,我跑去路边小店里吃午饭,对着热气腾腾的羊肉泡馍,忽然觉得压力像山一样袭来,我忍不住低下头哭了起来,眼泪落到汤里。

在我觉得快要坚持不下去的那个晚上,我收到了一个足够拯救我的消息,我接到了一个学弟的电话,他对我说:

“你知不知道,今天晚上刘老师给全系同学开了写毕业论文的讲座,教给我们如何写论文,他发给我们的论文范本和模板,就是你写的毕业论文!”

那一刻,我站在桌前,捧着电话,激动得一个字都讲不出来。刘老师在我快要坚持不下去想要放弃的时候,竟然给了我一个如此大的肯定和鼓励——我的毕业论文,竟被他选为了全系的论文范本!

(七)

考研过程中最痛苦的经历是考研政治冲刺班开课的前一天,我患了重感冒,头疼欲裂。但还是硬撑着去听了课。吃了感冒药发困的我,为了使自己不睡着,在教室后面硬撑着站着听了八个小时。回到家的时候,躺在床上,感觉天旋地转,整个人都失去了知觉。

没想到的是,那天的冲刺班上,老师竟然猜中了几乎所有的政治大题!

我开始慢慢地发现,当你真正想做一件事的时候,当你投入了百分之百的努力之后,你真的会拥有好运,全世界真的都会过来帮你。

那一年,我的考研成绩是全国报考的30多人里的前3名。

一个学渣,考赢了很多学霸,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我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刘老师的研究生,在他的指导下开始了我的学术之路。

(八)

刘老师对学术极其严谨,要求极高,我写的文章,他都修改得精细到标点符号。有次一本杂志约稿翻译,是一篇关于法国存在主义的学术论文,我翻得乱七八糟,刘老师修改的时候,几乎帮我重译了一遍,最终发表的时候,译者还是只署了我一个人的名字。

记得有一次我把参加学术会议的法语论文交给他修改,他因为自己工作忙,让我第二天去他家找师母拿修改后的稿子。我去他家的时候,师母告诉我:“刘老师昨晚改你的论文改到凌晨三点……”我接过论文,看到满篇都是导师用红笔做的标注和修订,连法语的语法和表达都被细细地改过了,有些页上的修改内容甚至比我文章的字数都要多……

还有一次,我向导师提出一个想法,想要比较一下诗歌《Correspondance》的几个中文译本,但是总是找不全所有的译本,想要向他求助。第二天,刘老师就把从王了一到郭宏安的全部十四个中文译本全都整理复印好拿给我……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导师和师母这里,我感受到了被尊重的感觉,我跟他们建立了很好的关系,他们甚至把我当成是自己的孩子。我经常与导师夫妇聚餐,无话不聊,我去巴黎旅行的时候,在巴黎工作的师母用她的休息时间开车带我去逛枫丹白露城堡、巴比松和梵高小镇,一路上我们洒下了欢声笑语……

在导师夫妇的栽培和呵护下,我越来越努力进取,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法语研究生,我的硕士论文被评为市级优秀论文,再后来,我留校成为了一名法语老师,后来的后来,我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法语博士,还获得了欧盟奖学金出国访学……

前段时间的某个全国学术会议上,我做了一个主题发言,回来几天后,导师给我发了一封邮件,他写道:

“今天一个学生跟我聊天,聊到你的那次发言,听到她谈起你满是佩服和羡慕,让我都觉得有几分骄傲。”

看到这封邮件,我忽然觉得非常感慨,回想起自己是如何从一个懵懂贪耍、蹉跎年华的小学渣,成长为如今的年轻博士和学者。在这一路上,导师始终给我无尽的鼓励和启发。他从不会对我的兴趣方向横加干涉,却总是在那里,准备回答我所有的疑问,帮我预设一切的可能性。

能有他作为学术和人生的引路人,才是我真正的骄傲。

(九)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许开始变得虚无和复杂,也许有的导师会使唤学生如对待家奴,也许有的导师只想从学生身上榨取剩余价值,也许有的导师以羞辱学生为常事……但是所幸的是,我不是这个现象的见证者,在导师夫妇身上,我找到了一种很单纯、很纯粹的东西,像是师生,又像是家中的长辈与晚辈,也像是无话不谈的朋友。

这段时间上映的电影《无问西东》里引用了一段泰戈尔的诗歌:

“世界于你而言,无意义无目的,却又充满随心所欲的幻想,但又有谁知,也许就在这闷热令人疲倦的正午,那个陌生人,提着满篮奇妙的货物,路过你的门前,他响亮地叫卖着,你就会从朦胧中惊醒,走出房门,迎接命运的安排。”

感谢您,在那一年,用叫卖声和满蓝奇妙的货物,叫醒那个沉睡中的我。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