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的名人故事(历史上关于“古今名人”的口吃轶事文献荟萃)

2023-06-12 02:33   geyange.com

口吃的名人故事

历史上关于“古今名人”口吃轶事的文献荟萃,我们知道,口吃俗称“结巴”、“嗑巴”,雅称“重言”,“双声”, 医学上称为“语阻”。有资料说,“口吃”和“左撇子”等现象,在国外被统称为dyslexia,专家指出,“口吃”的人在智力上非但不愚钝,反而他们的大脑构造显得很特殊,往往具有特殊才能。所以“口吃”问题,并没有影响他们对历史做出的贡献。古今口吃名人很多,现仅就查阅到文字记载几位口吃名人简介如下:

1、法家集大成者韩非

韩非(约公元前280一前233年) 战国晚期韩国人。韩王室诸公子之一,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洋洋十万余言。《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韩)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2、西汉御史周昌。

西汉初年有个将军叫周昌,沛县人,是刘邦的老乡。秦末,参加刘邦的起义队伍并从刘邦入关破秦,任中尉,后升至御史大夫,封汾阴侯。周昌为人正直,敢于直言。他口吃,说起话来很费劲。当时,汉高祖刘邦想废掉吕后亲生儿子太子刘盈,另立戚夫人所生的刘如意为太子。周昌对此坚决反对,并向刘邦提出劝谏,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意思是:“我不善言辞,但心里明白事情不能这么办,如陛下想废掉太子,我就坚决不服从您的诏令。”因为周昌口吃,在说上述话时,把本不需重叠的“期”字说成了“期期”。

【文献】《史记·张丞相列传》载: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而周昌廷争之强,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3、西汉鲁恭王刘馀

《汉书·景十三王传》:“鲁恭王馀以孝景前二年立为淮阳王。吴、楚反破后,以孝景前三年徙王鲁。好治宫室、苑囿、狗马,季年好音,不喜辞。为人口吃难言。”

4、辞赋大家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约前179年—前127年),字长卿,汉族,蜀郡(今四川省南充人)。西汉大辞赋家。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口吃而善著书。”

5、飞将军李广

李广(?-前119),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中国西汉时期抵抗匈奴的名将,曾任骁骑将军、北平太守等职,匈奴人号“飞将军”。《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太史公曰: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於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6、魏明帝曹睿

曹睿(204-239)字元仲,即魏明帝,曹丕之子,曹操之孙 。能诗文。《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注引,孙监曰:“魏明帝天姿秀出,立发垂地,口吃少言,而沉毅好断。” 陈寿评曰:“明帝沉毅断识,任心而行,盖有君人之至概焉。”曹睿与曹操、曹丕并列为魏氏“三祖”。

7、魏国名将邓艾。

邓艾(197-264),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精于用兵、老谋深算,官拜太尉,公元263年灭蜀。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记载: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风。” 意即,三国时魏将邓艾口吃,但应对巧妙。他在自称名字时,常常连说:“艾……艾”。有一次,晋文王司马昭在一次聚会上和他开玩笑说:“你老说‘艾……艾’,究竟是几个艾呀?”邓艾也不示弱,说:“(《论语·微子》中的)凤兮凤兮,原是是一个凤!”

《三国志?魏书?邓艾传》:“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幹佐。为稻田守丛草吏。”

8、刘宋大臣孔凯

《宋书·孔凯传》:“孔觊,字思远,会稽山阴人,……觊少骨梗有风力,以是非为己任。口吃,好读书,早知名。”“众咸云:‘孔公一月二十九日醉,胜他人二十九日醒也。’世祖每欲引见,先遣人觇其醉醒。”

9、南齐名士崔慰祖

《南齐书·文学·崔慰祖传》:“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尝于吏部省中宾友俱集,各问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余事,慰祖口吃,无华辞,而酬据精悉,一座称服之。朓叹曰:"假使班、马复生,无以过此。"崔慰祖著《海岱志》四十卷,仅成其半而卒。

10、西魏名臣卢柔

《周书·卢柔传》:“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但口吃不能持论。……司徒、临淮王彧见而器之,以女妻焉。……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

11、中国茶圣陆羽

唐代陆羽,被尊为“茶圣”,据《新唐书·隐逸·陆羽传》:“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貌侻陋,口吃而辩……羽嗜茶,著经三篇。祀为茶神。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12、北宋文士家安国

家安国北宋诗人、学者,四川眉山人,苏轼少年时的同学。是黄庭坚、苏轼、苏辙的好友,文才武略超凡出众。《宋史·艺文》载家安国著《春秋通义》二十四卷。

黄庭坚《戏赠家安国》诗曰:

家侯口吃善著书,常愿执戈王前驱。

朱绂蹉跎晚监郡,吟弄风月思天衢。

二苏平生亲且旧,少年笔砚老杯酒。

但使一气转洪钧,此老矍铄还冠军。

苏轼有《送家安国教授归成都》一首。苏辙有《送家安国赴成都教授三绝》。

13、唐诗人孟郊

孟郊(751~814) 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唐代诗人。据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一“辩证类”有一则“孟郊口吃”的记载云:“ 韩十八《答杨子书》中曰:“东野吃吃说足下不离口。”是亦有周昌、邓艾之病。”

14、龙图阁直学士崔公度

崔公度(?—1097),宋诗人,字伯易,高邮人。崔希甫之孙。王安石推行新法,献《熙宁稽古一法百利论》,深受王安石器重,召对延和殿,进光禄丞,擢御史。《宋史》卷353有传。传曰:“崔公度字伯易,高邮人。口吃不能剧谈,而内绝敏,书一阅即不忘。刘沆荐茂才异等,辞疾不应命。……王安石当国,献,安石解衣握手,延与语。……以直龙图阁卒”

15、元代书法理论家陈绎曾

陈绎曾,字伯敷,一作伯孚,处州(今浙江丽水)人。元代中后期的文学批评家和书法理论家。元至正三年(1343),任国史院编修,分撰《辽史》。《元史》有传,附于《陈旅传》之后,传云:“绎曾字伯敷,处州人。为人虽口吃,而精敏异常,诸经注疏,多能成诵。文辞汪洋浩博,其气烨如也。官至国子助教。

16、国学大师王国维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庵),浙江海宁人。日本学者梅原末冶常常出入罗振玉先生家。据他回忆:“罗先生家里人多得简直不可思议,其中有一位其貌不扬,说话口吃,看起来倒是读书人的样子。他好像非常专心地写着什么,这人就是王先生。”

17、代哲学家冯友兰

冯友兰(1895-990),字芝生,河南唐河县人,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所著《中国哲学简史》享誉全国。据蒋寅《金陵生小言》卷一《儒林外传》云:“哲学家冯友兰亦口吃,1948年自美国归,于清华开‘古代哲人的人生修养方法’讲演,首次听者达四五百人,第二周减至百余人,第三周只余二三十人,四五周后竟只剩四五人听讲,以其口才不堪卒听也。叶公超每遇冯,喜诳称遗忘,郑重问冯家门牌,冯必‘二二二二……二号’,七八个二乃止。其讲课念顾颉刚名,或‘咕唧咕唧’之久而不出刚字,念墨索里尼,亦必‘摸索摸索摸索’许久。此见门生程靖宇《冯友兰结结巴巴》一文所述。”

18、历史学家顾颉刚

顾颉刚(1893—1980),江苏吴县人。原名诵坤,字铭坚,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顾颉刚也口吃的厉害。从鲁迅的作品中可以了解到一二。鲁迅与顾颉刚交恶之后,曾学过一篇《理水》被收入《故事新编》文集,其中写到一位学者“吃吃地”说:“这这些些都是费话……其实并没有所谓禹,‘禹’是一条虫,虫虫会治水的吗?我看鲧也没有的,‘鲧’是一条鱼,鱼鱼会治水水水的吗?”据考,这位口吃学者就是影射顾颉刚先生。

19、民初学人刘师培

刘师培(1884-1919),字申叔,号左盦,江苏仪征人,清举人。陈洁在《善变的刘师培》一文中有:“ 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实行“兼容并包”方针,力排众议,聘刘师培为中国文学门教授。然而,他口吃,又身患肺病,讲课不行,幸而他国学深厚,所编的讲义《中国中古文学史》很受学生欢迎。”(原原载《大地 》(200003) 第99期)

20、现代诗人柳亚子

柳亚子(1887-1958),江苏吴江黎里镇人,著名的民主主义战士,也是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是南社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之一,也是南社的主要代表人物。《明清文人那些事儿》(作者:柯平,2010-1重庆出版社出版)有一段关于柳亚子口吃的记载:“由于柳的观点既偏激又霸道,加上他一向闻名的严重口吃,于激烈的争论中处于劣势也就在所难免。……在二十年后写的《南社纪略》一书里,柳还在试图为自己当时所扮演的荒唐角色进行辩解:“我是患口吃病的,自然争他们不过。”

21、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陈登恪

陈登恪(1897-1974),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武汉大学中文系“五老”之一。据说也口吃。其学生张培刚回忆说:“谈论时,略有口吃之病,然颇多风趣,形容细致,令人解颐”。

22、新闻家政论家张季鸾

张季鸾(1888-1942),名炽章。中国新闻家,政论家。祖籍陕西榆林,生于山东邹平。曾任《大公报》的总编辑,据【百度百科】介绍:“张季鸾幼年时有点口吃,还体弱多病,但文章却写得又快又好。光绪三十一年(1905),张季鸾到日本去留过学,学政治经济学。”

23、著名作家萧乾

萧乾(1910-1999),原名萧秉乾,蒙古族,祖籍黑龙江省兴安岭地区,生于北京。现代著名作家,记者, 文学翻译家,也是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1989年,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萧乾在《我爱新闻工作》中说:“我在没有做记者前,是个结巴,记者工作迫使我改了这个毛病。”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