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宣传片励志微电影(浙大招生宣传片,人人看了都想去)

2023-06-10 01:32   geyange.com

浙江大学宣传片励志微电影

图丨网络

文丨唯河

临近开学,集中看了一些顶级高校的宣传片,包含清北复交在内,一圈看下来发现浙大的两部宣传片拍的特别好,值得一说。两部宣传片分别是2019年的招生宣传片《你的名字》和2021年的招生宣传片《你好新生》。

1.2019年浙江大学招生宣传片

基本信息

片名:《你的名字》

时长:2分52秒 (导演剪辑版2分39秒,学校发布的版本在导演剪辑版最后加了一段话。)

导演:欧阳烨

制作:浙江博采传媒有限公司

类型:高校招生宣传片

形式:实拍+文案

从《你的名字》这部短片的内容和形式来看,浙江大学是完全放下了自己顶尖高校的架子,也跳脱了传统宣传片念报告一样的形式桎梏,并且充分接纳了宣传片发展的前沿特点。当然,回报就是学校得到了一部质量上乘的招生宣传片。下面从策划、文案、拍摄等方面说说这部短片。

关于策划▼

本片策划的核心思路就是片名的四个字,“你的名字”。你是名字是什么?可能是张三,可能是李四,这都是属于个体的名字,那么除了个体的名字,你还有没有一个属于群体的名字?是否有一个名字,可以让个体和群体联系在一起,达到一种从点到面,以点带面的效果?

本片的策划,就是在讲述,来自五湖四海的个体,汇聚到浙江大学,拥有了一个新的属于群体的名字,“浙大人”。

当个体拥有了“浙大人”这样一个属于群体的名字之后,个体就不再是简单的你,而是代表了“浙大人”这个群体的你。那么在这个群体之中的你,是什么样子,会得到什么,该怎么样做。整部影片的架构便顺理成章。

关于文案

文案全文:

无论你叫什么名字

一段全新的历程

将以你的名字开启

这个名字

是去往更深更远处的通行证

这个名字

是汲取营养的方式

是看待世界的角度

和寻求真理的路径

这个名字

会被期待

被挑战

被褒奖

当然

也会被质疑

但唯一不会被忽视

历经无数次的重新描绘

这个名字的每一笔 每一划

都将被赋予求是精神的基因

它带给你敢于发声的勇气

和洞穿未知边界的信念

带给你点亮真理的微光

也带来与世界对话的力量

这是你的名字

也曾是竺可桢、苏步青、程开甲、李政道、林俊德的名字

在历代浙大这些灿若星辰的名字当中

也将留下你的名字

此后你将与历史上众多灿若星辰的名字一起分享“浙大人”这个光荣的称号

浙大因你而不同

明确了影片的核心思路,这段文案的撰写肯定是提笔而就的。

文案很有层次感,首先写你拥有了这个名字,然后告诉你这个名字是方式、是角度、是路径,还告诉你这个名字会被期待、被褒奖、被挑战也会被质疑,但重点是不会被忽视,这个名字会赋予你求是精神的基因,会带给你力量、信念、勇气。

求是精神在这里使文案做到了独一无二,前面的一大段话不管放到哪个学校都是成立的,但求是精神在这样的语境下却只能代表浙江大学。

最后,巧妙的列出浙大的优秀校友,告诉你这个名字灿若星辰。

导演剪辑版里没有明确告诉观众这个名字就是“浙大人”,但我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影片所表达的这个名字就是“浙大人”。学校发布的视频里点破了浙大人的属性,稍微显得多此一举。

关于拍摄

顺着文案的思路,影片的拍摄也会非常明确。

首先用一群青年学生对着镜头说我叫什么,强调个体的名字。

然后收到录取通知书,学生们汇聚到浙江大学,拿到学生证,意味着拿到属于群体的新名字“浙大人”,这里画面就开始表现作为浙大人你会得到什么发生什么,画面上就可以体现学校的学科多样性。

接着画面泛黄,一个个过去的浙大人名字浮现,体现学校的光荣历史和知名校友。

最后有一个人走在校园里,画面视角跟着这个不露脸的工具人,展现学校环境和主要建筑。全片结束。

整部影片的画面拍摄中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采用第一人称主观视角。在两分多钟的视频里,大量画面使用了第一人称主观视角来表现,通过这一种镜头语言的表达,可以强调这里的单独个体是属于“浙大人”群体这样的一个概念。你做的事情虽然是属于你这个单独个体,但你背后却代表的是整个“浙大人”。

2.2021年浙江大学招生宣传片

2020年可能受到疫情影响,也可能是学校经费问题,并没有做出一部好片子,只是用了一些学校风景延时拼凑了一个招生短片。但21年的这部片子,又回到了优秀的水平。

基本信息

片名:《你好新生》

时长:3分35秒 (导演剪辑版3分30秒,两个版本之间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不过不影响全片架构。)

导演:欧阳烨

制作:Reheat Media 热合传媒

类型:高校招生宣传片

形式:实拍+文案

21年的《你好新生》与19年的《你的名字》相比,制作公司发生了变化,但导演没有变,所以整体风格还是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一致。导演欧阳烨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是科班出身的新锐导演,具备掌握一部影片影像风格和价值取向的能力。

关于策划

本片在片中的片名是《你好新生》,浙大官方发布的时候说片名是《新生》,也不知道是无意之举还是发生了什么故事,但不管这两个名字到底叫哪个,都没有影响到这个片名的双关性。即,新生可以指代即将来学校报到的大一新生,又可以指代一种新的生命,新的开始。片子的英文名就叫《Hi Newborn》。

影片的策划,就是围绕汉语“新生”在这里的双关性来展开。从成片反推来看,影片的策划应当是五个层次。第一,围绕新生是大一新生的表面意义,可以理解为新的种子。第二,新生来到浙大,获得发展新生命的土壤,种子开始萌芽。第三,新生在土壤里获得突破,种子成长为果实。第四,今天的果实回望曾经的果实,引出学校历史和知名校友。第五,也是最后一部分,点明题意,既是新的学生,又是新的生命。

关于文案

何谓新生

一个崭新的符号

一众全新的面孔

一条知识的新边界

一份未知的惊喜

疑虑和挑战

何谓新生

是不断打破规则又建立规则

是探寻真知并续写真知

拉近了热爱和梦想间的距离

构筑起从自律到自由的途径

尊师亦能为友

重道亦能践行

何谓新生

是从无到有

是历久弥新

往纵深处“潜”

向高远处“飞”

是引领

书写

开创

那些石破天惊的事

是追赶

学习

成为

那些担当大任的人

你好 新生

欢迎你的到来

因为你

这里

这里

这里

这里

甚至这里都将变得不同

你是一个新生

也将是一次“新生”

文案的撰写也遵从策划思路,即先从大一新学生的表象入手,然后表达作为新种子新生命应该如何发芽成长,接着说种子长成果实后应该是担当大任的人,然后回望先贤,最后点题,你是一个新生,也将是一次“新生”。

关于拍摄

当然拍摄也是遵从着策划思路,但相比较19年《你的名字》,这部片子的拍摄特点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观镜头变成了客观镜头,并且出现了成组的镜头语言。比如新生拍照片,去下乡支教扶贫等。所以片子里观众不光听着文案讲了一遍故事,也跟着画面镜头语言看了一遍故事。这一点在《你的名字》里是没有的。

片头,导演在学校空镜头里加入了学生说的话。导演应该问的问题是“你对学校有什么深刻印象”之类的问题,然后从每个回答里截取了一两句作为学校空镜的背景声音。这里学校发布的版本和导演剪辑版有个不同点,导演剪辑版只放了学生说的话,学校发布的版本里应该是加入了一句老师的话,这个老师提到了浙大竺可桢校长的教导,求是精神最核心的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然后就是策划按部就班拍下去,只有技术水准足够就没什么大问题,但片中这个大学生支教扶贫的镜头显得很突兀,与整部片子的风格也不是很搭配,而且下乡了也没有拍支教画面,反而拍了直播带货的画面。不知道是不是学校想要表达扶贫方面的成果所以硬性要求这样拍,总之这一段拍的不好。

点题部分,因你的到来这里变得不同,从几个校园场景一下变到整个地球,这个设置出乎意料,有意思,有高度,非常好。

片子最后又放了一句竺可桢校长的话,似乎再次拔高了影片的高度,但我觉得有一些多余。从两个版本内容上的细微差别来看,学校和导演在最后成片上还是有过不小的较量。

高校宣传片应该拍什么

高校最值得宣传和最值得骄傲的事情有两项,一是学科建设,二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可以具体分解成科研水平,专业建设等方面,人才培养则是学校培养的学生对国家和人类的贡献。

只要抓住这两点,把它们表现好,这样拍出来的高校宣传片就不会差。在浙大的这两部片子里,画面表现出的学科建设涉及体育、艺术、生命科学、天体物理、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关乎人类前沿科技和人文社科的方方面面,同时浙大优秀校友如竺可桢、程开甲等人更是必不可少要介绍。

顶尖大学招生为什么也内卷

最后说几句题外话。最近几年每次高考结束出成绩的时候,都会看到清华北大到处抢状元的新闻,手段之市侩,让人大跌眼镜。

之前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如此顶级高校,还要用这样的方法抢人。后来了解了大学生培养评价的相关标准之后,疑惑解开了。

说白了,如果一个学校在招生环节就取得了成功,招到自主学习能力超强的学生,那么在学校培养的过程中,就会省事很多,培养出的学生也很优秀,因为学生本身就足够优秀。所以为了更出彩的人才培养成绩,各大高校使出各种手段,这种内卷自然就蔓延到了招生环节,我想这也是浙大这两部宣传片能拍出来的根源之一。

对于影视制作公司来说,这种水平的宣传片需求只会多不会少。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