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励志故事(诗人李白的故事)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从小我们就曾背过他写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天生我材必有用”等等。然而,我们对李白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却了解不多。他为什么能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在盛唐时期,他都经历了哪些人和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的世界,分享他的喜怒哀乐。
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于在西域碎叶城,因在李氏家族中排行十二,乳名便叫十二郎。5岁随父亲千里迢迢回到内地,在绵州昌隆县清廉乡定居下来。李白在父亲严格教育培养下,5岁能诵六甲,10岁时读遍诸子百家,还读过佛经和道书等。少年仗剑行侠,志向远大,报效国家。
20岁前后,李白游历了蜀中的名胜古迹,雄伟壮丽的山川,开阔了李白的视野,养育了李白广阔的襟怀、豪迈的性格和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李白决心象历史上一些杰出人物那样,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因家世原因,他不能像当时的读书人那样,走科举入仕的道路,而是希望凭借自己的学问、品德,获得声誉一举成名。
李白在家乡时就开始了“遍访诸侯”的活动。出蜀之后十年中,李白游历了大半个中国。他的求仕活动未取得成效。他的诗歌却越来越成熟了,而社会的阅历和生活的磨难,更使他洞悉到世态炎凉。 在这期间,李白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他自己也因而名满天下。后来,在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的举荐下,唐玄宗召见了李白。
李白到长安后,被安置在翰林院,经常为皇帝起草诏命,或侍从皇帝出游,写些宫廷题材的诗文。由于他本人的桀骜不驯,官僚显贵容不得他,连唐玄宗也打消了重用他的念头,把他晾在一边。李白意识到自己的处境,经过一番思索,终于下决心离开。就这样,他怀着怨愤而又眷恋的心情,告别皇帝,告别京城,这时距应诏入京刚好3年。
李白离开长安,却赶上了一个千年约会。这个意外的相逢,或许是文学史上最美的故事。他出京后到了洛阳,在这里和杜甫相遇。诗仙和诗圣终于会面了,而且还加上了高适。他们三人一同东游梁宋,终日痛饮狂歌,慷慨怀古。这年的秋天,高适一人独自南游,李白和杜甫继续同行,到了齐鲁大地。二人情同手足,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此后李白继续自己的天涯孤旅,直到安史之乱,前后一共10年时间,这10年是李白的创造高峰期。他或批判现实,或寄情于纵酒求仙,或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或怀念真挚的情谊。若论感情之奔放热烈,《将进酒》最能代表李白的特色。一开篇,诗人就用两组奔放跳荡的排比长名: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全诗笔酣墨饱,由悲转乐、转狂傲、转愤激,如黄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感情悲愤而发为狂放,诗句豪纵而不觉其浮嚣,自有一种震动古今的气势和力量。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安䘵山在范阳起兵,洛阳称帝,攻破潼关。玄宗幸蜀,长安沦陷,整个国家陷入混乱之中。
此时李白已近花甲,他认为当此天下大乱之际,正是壮士立功之秋。他进永王李璘的幕府。玄宗幸蜀,太子即位称帝。安史之乱还未完全平复,皇帝兄弟先打起来,结果永王战败。李白沦为朝廷的囚犯,坐监狱,遭流放,甚至几乎被杀头。李白在狱中,亲人朋友多方营救,但是朝廷还是判处他长流夜郎。亲人相送至浔阳江头,然后他只身西行。他仍旧作诗、喝酒,走到了白帝城。这时候朝廷大赦天下,诗人欣喜的心情无法言表,立即返舟东下。遇赦后,李白又作为很多诗,都是很感人的诗篇。
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顽强而执着地追求着惊世骇俗的功业。一直到临终,他还写了一着《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殁于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762元。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
李白的家庭:
“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宋。”---魏颢《李翰林集序》
李白婚姻:娶过许氏。许氏病逝后,与刘氏生活一段时间后又分开。与鲁妇生活,最后娶了宋氏。
儿子大名叫伯禽,小名叫明月奴。另一个儿子叫颇黎。女儿叫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