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的励志人生
董卿,中国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董卿的背后发生了很多励志的小故事。
董卿的励志故事1:每一天,都不应该草草地度过
文/鼹鼠
前不久,很多人传言董卿将离开央视,但后来证明大家的担心似乎是多余的,央视很快回应:董卿在多年高负荷运转后,希望暂时放下话筒,去美国南加州大学深造一段时间。以致很多人又忍不住点赞:已然站在众人仰望的高峰上却仍不忘继续向上。同时也让人再次想起她那句语录:人的潜能其实远超过自己的想象,你不挖掘就永远不会知道。
很多人也许对她太过熟悉,但努力的榜样永远让人回味无穷。董卿出生在上海,从小,父母对她的希望就是能好好念书,考一个大学,找份稳定的工作,自食其力。所以爸爸便对她的要求非常严格,稍微能识字了,就让她每天抄成语、古诗,还要求她大声朗读并且背诵下来。稍微大一点,又让她抄古文。除了文学素养,身体锻炼也让董卿从小就抱怨不已,有时天还没亮,爸爸就把还在梦乡的她提起来,让她到家门口的操场上跑一千米,每天刷碗,中学放假到宾馆当清洁工,不许照镜子……关于照镜子,她的爸爸有一句名言:“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你每天花在照镜子上的时间还不如多看书。”
这些爸爸曾带来的“童年阴影”,让她一度怀疑自己是否是他的亲生女儿。直到有一天,爸爸举起酒杯向她致歉,她才明白,自己的成功其实更多地源自爸爸的教育,是爸爸让她学会了坚持、隐忍。
“我爸爸自己的经历让他特别笃信一点,就是人的命运要靠自己改变,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和大多数喜欢文艺的女孩一样,董卿儿时的愿望是当一名演员,但父母都不赞同,她不顾家里的反对,1991年考入浙江艺术学院表演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在浙江省话剧团,但到了团里之后并没有什么戏可拍。也就在那一年,董卿的生活出现了变化。1994年浙江电视台招主持人,她陪一个朋友去考试,也顺道考了一下,结果却意外被录取。就这样,她误打误撞迎来第一份主持人工作。
在浙江电视台工作了两年,既做主持又做编导,董卿的工作如鱼得水。就在这时,父母看到东方电视台要向全国招聘,便让她去试试,董卿并没有太在意地给上海寄去了带子,半年之后竟接到东方电视台的复试通知,1996年,董卿成功进入东方电视台。
对上海正有点“七年之痒”时,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开播,《魅力12》向董卿发出邀请。
“我当时很犹豫。人脉和环境都有,又要离开?在北京我没有车子房子,没有朋友,我连去哪里剪头发、买衣服都不知道。西部频道也是非主流频道……”
起初,董卿每个月从上海飞到北京待7天,录好节目再回。来往半年,人很疲惫。最终,她决定放弃上海,专事北京。朋友劝她,她很固执:“我买了新花瓶,旧花瓶一定在垃圾桶里。你们知道,我一向喜新厌旧。”
行李很简单,大房子小轿车,她都留在上海,直奔2002年的北京。虽然她对居住环境一向挑剔,但只能先租房住。
还是一个月7天的活儿,董卿每次走出电视台,总会踟蹰半刻。她闲怕了,又能去哪儿?她真想提上箱子转身就走,将呛人的流浪感丢在这陌生的城市!可是,“我现在要的.是什么?不就是工作、激情和满足感?坚决不回!”她逼回眼泪。
这股狠劲儿,董卿把持在平湖秋月的面容下面。她主持的节目,导演很放心:她博闻强识外加准备充分,在台上是行云流水举重若轻;她懂得衣饰搭配,为了一双鞋子,肯跑遍整个北京;台后她拧着眉毛为了一句台词斟酌半天,一上台就舒展,笑得毫无忧愁,仿佛那些失眠和孤独的夜晚从不存在。
就这样,她从西部频道走入综艺频道,从地方话剧团走入央视春晚,从一个乡村小女孩长成荣誉等身并且至今仍未停下脚步的明星大腕!
“每一天,都不应该草草地度过!”“只要心在那儿,就不在乎过程是那么难熬。”这些她偶尔蹦出的话,连起来也许就是她,甚至是每一个人能够成就一生的秘密所在!
董卿的励志故事2:和春晚携手的苦与乐
年关难过年年过。对于央视当家花旦董卿来说,尤其如此。2011年2月2日大年夜,全国人民又将在爆竹声中端坐在电视机前,等待春节联欢晚会,等待主持人董卿的出场。
为西单女孩落泪
央视所有年终节目都在赶制,董卿连哭的时间都没有了。前一天录《我要上春晚》年度特别节目,她在录影棚从下午两点待到凌晨3点,收工后从演播室走到化妆间不到百米距离,哪怕多走一步都觉得要崩溃。“好多人都问我为什么那么瘦,其实我比谁都吃得多,不吃饭就会晕倒。”身为主持人,必须穿着高跟鞋在舞台上站几个小时。
相对而言,做春晚主持人是轻松的。4个半小时的节目,4个主持人加起来时间不过40分钟,两对主持人轮换,还能坐着休息一下。董卿透露说,在刚结束的《我要上春晚》特别节目中,总导演陈临春直接给了西单女孩、深圳民工街舞团“春晚通行证”,这就意味着,这些选手不用通过层层审查就必然能上春晚,董卿在一旁都看得激动落泪,“要知道,在这之前他们曾经连饭都吃不饱,今年春晚会给他们的人生带来巨大的改变。”
上春晚用了10年时间
至于董卿自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电视人走上春晚的舞台,她整整花了10年的时间。董卿以前曾在浙江电视台干过,1996年开始在上海电视台担任主持人,2002年到2004年在央视西部频道工作。真正被大家认识,是在她主持了2004年的青歌会,和2005年之后的历届春晚。
2005年,还忙着搬家的董卿接到导演电话:“我们整个春晚剧组邀请你来担任主持……”放下电话,董卿不由自主就地转了几个圈。当时对于央视来说,她还只能算是一个新人。2002年底刚到北京定居时,没有朋友,也不知该去哪里玩,连一个可以聊天的人都没有。
1996年,首设三地会场的春晚对包括董卿等春晚主持人来讲,都有些特殊的意义。首设三地会场,这是央视主持人周涛第一次做春晚主持,在陕西会场露脸。而刚招聘进东视的董卿被安排在春晚上海分会场实习,忙着招呼演员吃饭、排练,“当时上海的主持人是袁鸣。我那时就想做好手头的事情,给领导留下一个好印象。”
1996年春晚的总导演张晓海,现在成了董卿的顶头上司。“现在跟他提这个事,他说我不记得你了,我说,你那时都没正眼瞧过我!”
做梦都会梦到临上台
出道10年,董卿从来不觉得自己天资过人,但她承认,自己的确非常勤奋:“晚上做梦都会梦到自己快上台了,没背完稿子,急得要撞墙。”
每年主持120场左右的工作量,让她成为央视的“拼命一姐”。作为台里工作量巨大的主持人,每一期节目,她都投入了异常多的时间和精力。录制2011年公安部春晚,现场有公安系统的6位英模给大家拜年,董卿觉得应该对每一个人都有介绍。为了这几句话的介绍,她花了两个晚上浏览了上万字的个人材料,然后提炼成最精简的话把他们介绍给观众,虽然她知道这些辛辛苦苦的准备有可能在后期制作时被导演删减。
搭档朱军上台前发现董卿脸色不好,一问凌晨4点才睡。
董卿坚持自己的做法:“主持人的职责就在于传递有效的信息和有价值的情感。”再累,她也要强迫自己从沙发上站起来,坐到电脑前面去。做完功课,再睡下去就踏实了。“我必须对得起观众。能站在这里,让那么多人听你说话,没有权力喊累。很多主持人在舞台上似乎非常流畅,但说的话都没什么营养。虽说电视是快餐文化,但很多观众除了放松之外,也希望得到一些信息、慰藉、鼓舞和力量吧。”
她知道,从年龄、精力来说,自己正处于一个主持人的黄金状态。难得在家的.时间,她也是坐在电视机前学习,为好看的电视节目鼓掌……“特傻,是吗?”她笑着说,自己一个人在家看电影也能看得又哭又笑的。
年夜饭吃速冻水饺
“我是一个除了工作基本不考虑搞人际关系的人。”忙碌一两个月,董卿往往连分管领导的面都见不上,自嘲台长办公室都没去过。但是不久前董卿评职称,全台18名评审委员全票通过,这也让她再次感慨央视是一个公平的平台:“我的工作他们都看在眼里。我也不知道该感谢谁,我想表达感谢的最好方式就是好好工作吧。”
春晚彩排,所有主持人、演员都要带着正式的妆容,连倒计时都要数。也就是说,等到春晚正式直播,所有演职人员已经演过7次了。
年三十儿那天,董卿和所有的演职人员必须在下午四五点之前填饱肚子,6点开始化妆。
往年,结束春晚之后是深夜1点多,董卿回忆,自己的神经还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可惜这种亢奋无人分享,因为同事们纷纷散去,赶着回家补吃一盘饺子。“像我这样单身一人在北京的,难免会觉得落寞。有精神的话,回到家煮点速冻水饺,倒头睡觉。”
年初一一大早,她会搭早班飞机回上海的爸妈家,直接给爸爸妈妈递上红包:“我给不了时间和关心,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孝心了。”大年初一清早的北京机场,往往空空荡荡,但董卿总是会出现,带着一脸的疲倦和归心似箭。
董卿的励志故事3:董卿的成长
董卿1975年出生在上海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母亲毕业于该大学的物理系。在这样一个书香浓郁的家庭里成长,董卿坦言自己的童年是在有些压抑、拘守和刻板的氛围中度过的。
由于工作调动的原因,董卿的父母辗转在浙江萧山、安徽湖州工作,7岁以前董卿一直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上海。7岁后,因为调皮好玩儿,董卿才被父母接到了身边管教。“刚见到父母时,我对他们充满了敌意,不仅仅因为他们多年把我这个独生女儿放养在上海,因此缺失父母之爱,更重要的是,我似乎永远也满足不了父亲的期望值。差不多十年光景,我们家始终硝烟弥漫。”董卿笑着说。
父亲对董卿非常严厉,从7岁开始他就让董卿阅读一系列的中外古典名着,时不时还要提问书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记得有一次,爸爸问她《红楼梦》中薛宝钗和贾府的关系时董卿的回答不是很准确,结果爸爸让做物理教师的妈妈专门把《红楼梦》中的人物画了张图表给她以便熟识。孩提时代的董卿偏爱文体活动,是典型的性情中人,董卿的父亲却认为女儿没有姑娘家的端庄,经常斥责她。“父亲就是希望我温柔乖巧,在家看书习字,我不能上学校的舞台表演唱歌、跳舞类节目,不能在家照镜子超过一次,不能穿花花绿绿的衣服,总之,随着年龄的渐长,父亲的传统、刻板让我一刻也不能忍受。”
20岁后的模样是自己塑造的。董卿相信一句话:“女人20岁之前的容貌是天生的,20岁之后就是自己塑造的。经历、环境,都会影响你的眼神和姿态。如果我一直安宁地生活,肯定不会是现在的模样。”
在浙江省艺术学院读书的时候,董卿并不自信。第一次上形体课,同学们的动作熟练优美,她却是一张白纸,连劈叉都不会。老师问她:“看上去挺修长的,动作怎么这么僵?”她只能红着脸低着头不说话。到了周末,她还是郁闷,漂亮的室友总被帅哥约出去,而她只能把课本翻了再翻。熬过半年,董卿的才能开始显山露水,成绩名列前茅,形体和台词训练也渐入佳境。拿到一等奖学金,她买来被父亲严令禁止的奇装异服:小背心、小短裤,生活变得美滋滋。从书本中找到自信。直到今天,董卿仍然感激阅读给她带来的成长快乐。生活越来越忙碌,她仍然保证每天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
高考前,班主任老师建议她考上海戏剧学院,董卿早已对故乡心驰神往,可父亲历来反对女孩子在台上装模作样,最后,只好折衷,一家人选择了“电视艺术专业”这个听起来似乎还算规矩的学科。进入上海戏剧学院,董卿才知道了什么叫天外有天,“那时,班里的同学一个比一个漂亮。差不多有半年时间,我始终找不到感觉。”董卿说。刚上大学那会儿她一直被自卑困扰着,生活里一度找不到特别鲜亮的颜色,在那段难捱的岁月里,是书籍给了她力量。“我跟自己有过一次对话,对话的结论就是,我不应该牺牲我阅读的时间去练习台词、形体,相反,我应该使我的书本知识更扎实。我有博闻强记的特长,要比阅读能力,班里同学中我应该看书算最多的,每次文化课考试,我也总是名列前茅。我经常这样说服自己,我的班主任似乎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从这方面树立我的信心。”
善于取长补短的董卿有了自信后,不仅能做到各门功课齐头并进,甚至她的表演也吸引了表演系的'老师。“差不多大学二年级,我一下子就开窍了,先前的我就像被厚厚的茧束裹着,忽然间就破茧而出,我的形体和台词训练慢慢渐入佳境,也开始获奖学金了,当时表演系的老师还有意让我转系,可我当时粗浅地明白‘宁为鸡首勿为牛后’的道理,我知道,我在需要靠形体表达内心的表演系,一定不会成为最出色的学生,我的强项还是我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能力。
1.董卿励志故事
2.明星背后的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