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感悟小故事
职场上不要做老好人。该严厉的时候严厉,该和善的时候和善,这些日常的沟通习惯最后都会变成你做人的原则。
职场励志心得体会小故事1
再出色的自觉型员工,也并非一开始就出类拔萃。学习自我管理,不论在什么环境和条件下,不论起点多么低,都能将每一个阶段变成迅速成长的机会。
那么,成为自觉型员工应该怎么做呢?
要成为自觉型员工,应当做好动机、目标、角色、执行、效率、人际关系、风险七个方面的自我管理。
1、管理好动机:从“要我干”到“我要干”
NBA球星乔丹曾经说过:“主动不主动,相差一百倍。”
成功是一扇从内到外打开的门,你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自己把自己关在里面。
懂得处处主动的人,往往能够赢得比别人更多的机会。做好有要求的工作,是应尽的本分,做好没有要求的工作,就是你独特的竞争力。
而在获得第一个机会之前,不妨先主动做一两件漂亮的事情给别人看看。
主动找事做也有技巧。在工作中,最简单的方法是从“四个凡是”下手:
凡是和公司或部门战略和需求挂钩的地方,主动找事做。
凡是能够进一步改善工作效率的地方,主动找事做。
凡是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能力的地方,主动找事做。
凡是能体现团队合作的地方,主动找事做。
2、管理好目标: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成功的第一条法则,是把梦想变为目标”,这是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的名言。
目标与梦想的区别就在于,梦想是虚幻的、可以随时更改的,而目标确实具体而确定的。只有将梦想变为目标,才知道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努力也才会有意义。
目标需要量化。量化的核心是,没有模糊,只有具体。比如说“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销售员”,这就是模糊的目标。而“我要实现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才是将目标量化,具体、有操作性的目标。
目标需要时间限制,没有期限的目标等于没有目标。不管是长远目标还是短期目标,不论是小目标还是大目标,都要有完成的时间表。大到“4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小到“每个月读4本书”,都是如此。
梦想写在沙滩上,目标刻在岩石上。越是有不达目标誓不休的坚定,越能激发出最大的潜能。
3、管理好角色:不缺位、不越位、能补位
作为员工,首先要做到的是,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工作中的“尽本分”——不要把该自己尽的责任推给别人,也不要让自己的工作打折扣。“尽本分”的关键不在于本分,而在于“尽”字。
不越位,就是要懂得分寸,懂得“边界”在哪里。不说不符合场合的话,不做不切合身份的事。
能补位,就是如果有需要,即使不是自己工作范围内的事,也能主动去承担,并且能做得很好。一个对任何额外付出都要权衡利弊、斤斤计较的员工,不仅自己发挥的作用有限,而且在关键的时候,往往还会给整个团队带来负面影响。这样的员工,最后难免会被划入“优先淘汰”的行列。
4、管理好执行:不仅要做事,更要做成事
“三流点子加一流执行,远比一流点子加三流执行重要”。这是马云的名言。
执行力的核心,是不仅要做事,而且还要想办法、有办法将事情做成、做好。
“做了”是一种敷衍的心态,往往是推一步走一步,能少做就少做,能不做就不做,既不看效果,也不看结果。
而“做好”则会主动用心思考:为什么要做,重要性在哪里,需要考虑哪些相关因素,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毫无疑问,满足于“做了”的人,只能成为平庸的员工。而主动“做好”的人,才更可能成为优秀者。
5、管理好效率:不重苦劳重功劳
“不重过程重结果,不重苦劳重功劳”。这是联想集团核心文化理念中的一条。
有些人看起来很勤奋,但年复一年却并没有什么长进,这种现象在职场中并不少见。所谓“穷忙”,大概就是如此。
并不是勤奋本身错了,而是勤奋的目的不对。勤奋不是为了用假装的、无关紧要的“忙碌”,来掩饰自己不愿意提升的懒惰,而是为了提高工作能力,舍得下苦功夫,并在做事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让工作变得高效而有成果。
6、管理好人际关系:让助力多起来,让阻力少下去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部分,没有人能够独自成功。想要在职场中有所发展,就一定要学会赢得别人的帮助。
赢得助力的一个技巧是懂得欣赏和赞美,并且赞美得恰如其分。
黄渤做客《鲁豫有约》时的赞美就是经典的例子。当时,鲁豫说:“黄渤现在相当火,是吧?”黄渤马上回答说:“肯定相当火,你想想,都能跟鲁豫坐这儿聊天了,那还不火吗?”
而在职场上,赢得助力更需要做到任何时候都不抱怨。抱怨说最没有价值也最消耗正能量的事情,有百害而无一利。
7、管理好风险:敬畏是智慧的开端
或许你也有过这些想法:
“既然对方答应了,肯定就会做到”
“以前都这样,这次肯定也没问题”
“他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
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
所谓管理好风险,是让我们学会按照职场的规律办事,不触碰“红线”和“底线”,避免想当然和先入为主,来避免工作中出现错误。这就需要我们懂得敬畏,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碰,哪些需要事先防范
职场励志心得体会小故事2
关于格局:价值观支撑格局,格局定高度
一个人的格局,往往决定着能站多高;而一个人的价值观,则决定着最终能走多远。
刘强东是一个很有格局的人,当时接手那家餐厅时,老板问他,你不还价吗?
刘强东说,我喜欢的,不需要还价,这里是我事业的起点,我不是靠你这一家餐厅赚钱,这是一个种子,我把它做好以后要标准化,然后要连锁化,所以我不在乎这一家餐厅贵一点少一点。
虽然最终餐厅经营失败了,但可以看出刘强东的格局和野心。
京东之前只做电子产品,刘强东想将公司业务转型,由电子数码的垂直平台转型为全品类平台,投资人起初并不同意,对他说,你就做个10亿的公司挺好的。
刘强东说,如果只是做一个垂直品类的话,那么永远是一个小公司,我不愿意停止,所以一定要扩充大的品类,将来可以做成100亿美金市值的公司。
事实证明,京东的这一步走得是正确的,如今成为一个超级大的平台。
包括后来决定要做自己的物流,投资人同样持反对态度,刘强东霸气地讲,这个决策是我做出来的,如果将来亏了钱,我拿我的股份补偿给你们,如果赚了之后,大家按照股份比例,享受公司的利益。
如今,优质的物流服务成了京东逐鹿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格局和眼界,这种东西很虚幻,但却又真实存在,而且深深地影响着一个人的高度。
从贫穷时的解决温饱,到之后想做一番事业,到发现IT行业的乱象,于淤泥中不染,再到日后京东的一步步成长...
刘强东的格局,我觉得来自于他的价值观,纯朴的价值观,这辈子做一点有价值、有意义的事。
最后,借用刘强东对牛津大学的学生讲的一番话作为本文的结尾。
我没办法教你们如何成功,如果你真心想成功,不用恐惧,不用迷茫,你只需要每天能够保持一直向前,一直向上,永不停止,那么你的梦想终究能够实现。
职场励志心得体会小故事3
职场上不可不知的手机使用礼仪
其实,和老板一样,很多员工也对手机感到苦恼,包括那些患有“手机依赖症”的人。虽然很多人动过“浑水摸鱼”的心思,但几乎没人想在埋头工作时被手机干扰,不管是谁的手机。很多员工自发寻找治愈手机成瘾的办法,如关闭提醒、安装特定应用程序等,各类网站也经常提出有关建议。
美国“Moneyish”职业咨询网站总结了一些员工应该遵循的手机使用规则,这些规则不仅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也能避免干扰同事。比如:
在生产、厨房区域或操作重型机械时,切勿使用手机。这种环境下,分心可能带来生命危险。开车时也不许使用手机,否则违法。
将手机设为振动或静音。在面临巨大压力时,就连振动的声音都会格外烦人。如果可以,尽量使用耳机通话,并把手机放置在视线之外,比如办公桌抽屉里,这是把干扰最小化的有效方法。
在开会、培训及与客户互动时请勿使用手机,除非你有绝对不能错过的紧急电话。“如果你不想被当成一只嗡嗡响的苍蝇,而是希望被视作会议的参与者,得到大家尊重。”礼仪专家伊莱恩·斯旺说,“那么,当你必须接听电话或不得不半路离开时,请事先通知同事。”
遵循通话必要和简短原则。能用短信说清的事,尽量不要打电话,更不要发微信语音。如果不得不打电话,尽量在40秒内“解决战斗”。一通干净利落的电话不会过度妨碍你和同事的工作,或许还能为你精明干练的职场形象加分。通话中要尽可能压低音量,避免使用冒犯性的语言。如果要进行长时间的通话,请注意公司的相关规定和旁人的感受。到会议室或安静的角落打电话是基本礼节。
不要即刻回复那些在工作时间反复打电话或发信息的家人或朋友,把用于私人事务的时间限制在休息时段。对员工来说,这意味着需要“调教”喜欢查岗的伴侣或者唠叨的父母,虽然是个苦差事,但绝对有必要。你可以刻意不接电话,或者将电话切换到“请勿打扰”模式,迫使他们尊重你的工作时间。
即使是和跟你关系不错的同事在一起,也应该“非常谨慎”地使用手机。就算公司没有任何关于手机的禁令,也最好不要在与同事相处时走神,因为这事关尊重。
务必牢记,在办公室里,如果有人站在你的面前,期待你的关注,那么,请不要让手机分散你的注意力。再重要的信息也没有正在进行的谈话重要。“无论谁在你面前,都是头等大事。”斯旺总结道。
职场励志心得体会小故事4
生活就是泥沙俱下,鲜花和荆棘并存。
在一次聚会中,我和几个要好的朋友聊了起来。谈到彼此的近况,大家都在一个劲地抱怨自己的生活,然后露出羡慕的神情憧憬着对方的生活。
笑笑叹着气说:“我每天朝九晚九的,动不动就得开会加班,忙得鸡飞狗跳。上司不给我好脸色,老板也一样冷漠,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我天天太累,真羡慕小清你这个公务员啊。”
小清眉心微蹙,说:“谁说公务员就轻松了?我的工作复杂繁重,既需要技能又考验耐心,一点儿也没你想象中那么轻松。我看过得最好的还是松子,她可是自由职业者,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能再痛快自在了。”
这话一出,大家就将目光转向松子。她赶忙摆着手,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叹着气说:“你们觉得我真的过得很自在吗?我没有固定的工作,也就没有固定的收入,不稳定也不踏实,赚到的钱和以前的工资相差不多,但关键是吃了上顿怕没下顿的,只能紧巴巴地过日子。你们就别取笑我了,我还羡慕你们呢!”
听完这话,大家面面相觑,谁都不再吭声了。
在和大家的聊天对话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那就是大家基本对自己的现状感到不满,反而羡慕别人,向往着他们的生活,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灰暗糟糕,值得憧憬的永远是别人的美好生活。
普通上班族觉得自己朝九晚六很是辛苦,既要看领导的脸色,还得搞好业绩,忙得不可开交,羡慕公务员过得轻松。殊不知公务员并不是闲人,他们的工资也没有很高,任务同样繁重,也有岗位上的压力。
自由职业者认为自己收入不稳定,成天忙忙碌碌却找不到方向,没有固定的薪资和稳定的生活,羡慕着那些可以自己做主的创业者,殊不知创业者也有不为人知的艰辛。他们不仅要运筹帷幄,还得管理团队,养活手下的员工,顶着赔钱的风险,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总而言之,其实谁都不容易。生活中没有哪一份工作是高薪事儿少,特别轻松,还完全没有压力的。做员工上班辛苦,做领导得扛着压力,做老板得肩负责任——一旦换位思考,你就会发现自己无论身处何种处境,都会有不同的苦恼、责任、挑战和压力。
优胜劣汰,想要生存,就必须接受生活的挑战,顶着压力,接受苦与难。
我曾在职场中遇到一个前辈,他比我大十多岁,工作已有十余年,在八座城市里待过,换过二十多份工作,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挫折、失败和磨难。
前辈阅历丰富,通晓人情世故,饱经沧桑的面容上总挂着一丝从容淡定的微笑,见过大风大浪后仿佛一切都不是难题。
一次,同事和我在公司的茶水间里抱怨最近老是加班,不小心被路过的前辈听到了。事后前辈找我聊天,谈及此事,他问我觉得目前的工作如何,我不假思索地说工作没什么大问题,就是加班有些频繁,很多新人都不太适应。
说完这些,我又补了这么一句:“有时候我也很羡慕那些领导,看了几页报告就能快速地做出决定,觉得不对劲又可以让员工反复修改,最后辛苦受累的终究还是我们这些下属。”
前辈听后语重心长地和我说:“其实你不必羡慕任何人,因为你没有设身处地,完全想象不到别人要承受多大的压力。我年轻时创过业,起初很多人羡慕我,觉得我不用为任何人打工,肯定很潇洒自在,而事实上,我过得也很艰难。创业初期我没有多少员工,自己身兼数职,白天忙得连吃饭都顾不上,熬夜加班更是家常便饭。”
“做一个项目前前后后需要几个月的策划和筹备,我顶着巨大的压力,不断地做报告、写方案、谈投资,什么事情都得顾上。那段时间我没日没夜地工作,过得无比煎熬,因为过度劳累,我身体有些吃不消了,不仅长出了白发,还开始失眠脱发。后来我做的好几个项目都赔了,我负债累累,连员工的薪水都快掏不出来。你一定无法想象我是怎样度过那段痛苦的日子。”
前辈轻轻叹了口气,接着说:“这些年,我换过许多份工作,经历了很多波折和磨难。生活教会我一个道理,那就是别老是羡慕别人的工作、向往别人的生活,真的没有谁是无忧无虑的,专注于自己的生活,努力过好当下才最重要。”
前辈的那番话让我恍然大悟。仔细想想,自己的日子虽有波澜,但也美好温暖,何必去羡慕别人呢?
毕业前夕,很多同学都在纠结未来的选择,工作、考研、考公、出国留学,大家都不知道怎样选择才好,生怕自己一不留神就走错了道路,从此活得憋屈难受。
等真正毕业后,很多同学都在打探彼此的现状,在聚会聊天时抱怨自己的处境,巴望别人的生活。
考研的羡慕上班族能够独立谋生,赚钱养家,上班族羡慕出国留学的同学开阔了眼界,还为学历镀了金,而出国的同学又羡慕那些留在国内发展、不用饱受思乡之苦的同学们……
在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单身的羡慕恋爱的,恋爱的羡慕结婚的,结了婚的人又时不时羡慕单身的潇洒与自由……
生活就像一座围城,总有人不停地东张西望,围城里的人想要爬出去,围城外的人想要爬进来,互相羡慕各自的工作,向往着彼此的生活,憧憬着别人的日子,总觉得自己过得不好,而别人的一切就算再糟糕,也是闪闪发亮、充满幸福的。
一直怀着这样想法并持续羡慕别人的人,是不容易过好生活,也无法享受生活的。
毕淑敏说:“生活就是泥沙俱下,鲜花和荆棘并存。”其实,你的处境未必糟糕黯淡,他人的生活也未必光鲜亮丽,与其羡慕别人,不如活在当下,认真用心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生活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别人再好也是别人的,你只能选择过好自己的生活。当某一天你不再一味羡慕别人,不再一个劲儿地期待爬进别人的围城,而决定在自己的城中安心驻扎时,你就能够享受当下的快乐,活得从容而自在
职场励志心得体会小故事5
今年七月,好友研究生毕业。
想当年我俩由于工作契机结识,发展成好朋友,那时她做外贸跟单,每年去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参展,给我带来各国美食,我曾一度羡慕她工作中全世界跑的部分。
三年前的某天,她说想辞职考研,觉得行业前景不好,公司平台有限,感情趋近鸡肋,人生迷茫之际,想用考研突围。
她不顾亲友投的反对票,过上了白天上班,下班备考的生活,每晚听着英语入睡,醒来耳机缠成麻花,从社交场合中消失,让自己变成自学战车。
她如愿考上想去的学校,并获得二等奖学金。
为她庆祝考研成功的那天,在我的举杯祝福声中,她说辞职考研值不值这个问题毕业后才有答案。
自此以后,我心里一直有个念想:那个工作3年又去读研的姑娘,过得怎么样?
今年七月再次见她,身材紧致了些,眉眼有力得多,她给我看她的毕业照片,跟我聊她的硕士答辩,讲起与室友姐妹相称的快乐日子,每节课争坐教室前排位置,学校操场是天底下最棒的健身场所。
她笃定地说,辞职考研很值。
以前上班赚多少花多少,读研期间奖学金覆盖掉她的生活费和学费,毕业以后,新找的公司和职位比以前好得多,觉得什么也没耽误。
最关键的是这两年,自己过得非常纯粹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