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语录体(老子经典语录)

2024-02-25 05:12   geyange.com

老子语录体

老子经典语录

老子简介: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经典语录

1.大巧若拙。

2.强行者有志。

3.祸莫大于轻敌。

春秋・老聃《老子》六十九章。本句大意是:最大的灾祸来自轻敌。轻敌,就会过分迷信自己的实力,从而作出错误的判断;轻敌,就不能正确地分析敌情,容易放松警惕,给敌人造成可乘之机,因此,轻敌为古今兵家之大忌。此句可作为用兵者的座右铭,同时对每人也都具有警戒意义。无论干什么工作,松懈、麻痹、轻敌都会导致失败,甚至会引出不测之祸。

《老子》

4.治大国,若烹小鲜。

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鲜: 鲜美的食物;味美的食物。本句的字面意思是“治理大国就像烹调美味的小菜一样”通行的解释是:治大国就好像煎(煮)小鱼(不要经常翻动)。商・伊尹见商汤是个贤德的君主,便向他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一次,伊尹借汤询问饭菜的事,说:“做菜即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商汤听了,很受启发,便产生重用伊尹之意。商汤和伊尹相谈后,顿觉相见恨晚,当即命伊尹为「阿衡」(宰相),在商汤和伊尹的经营下,商汤的力量开始壮大,想进攻夏桀。

《道德经》

5.为无为,则无不治。

6.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春秋・老子《道德经》轻浮就丧失了根本的原则,躁动就会丧失主宰的地位,不要轻率躁动,要戒骄戒躁。

《道德经》

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春秋・老聃《老子・五十六章》知(zhi治):同“智”。明智的人不随便说话,随便说话的人没有真知灼见。也有作另一种理解:智者是不向人民发号施令的,发号施令的人就不是智者。《老子・五十六章》这一章讲的是智者的修养方法及其效果。老子认为,智者不应是说教者,而应通过自我修养,言行一致,豁达大度,以取得人们的尊崇。

《老子・五十六章》

8.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春秋・老聃《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于内而不争虚名,就不会有屈辱;知止于外而不贪得无厌,就不会有忧患。如此可以使身体健康长寿。

《老子・第四十四章》

9.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春秋・老聃《老子》五十章。以:用。正:正常。奇:出人意料。这两句大意是:用正常的方法治理国家,用特殊的、变化的方法指导战争。这两句的重心在前一句。办任何事情的方法都有奇正之分。用兵是对付敌人,要用出人意料、变化多端的方法出奇制胜。治国则是处理国家内部事务,要用正常的方法,不多生变异,横生事端,还要符合人民的心理要求和愿望,民安则国家也得到安定。选两句多用于谈论治国之道。

《老子》

10.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春秋・老聃《老子》七十三章。天网:天道之网。恢恢:形容非常广大。疏:指网眼稀疏。这两句大意是:主宰宇宙万物的天道之网广大无边,虽然它的网眼稀疏,但任何罪恶它都一点不会漏失。~意谓天道公平,任何犯罪作恶,都要受到天的惩罚;现多写作“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用以形容作恶多端的坏人,不管他多么奸诈和狡猾,显赫和不可一世,到头来都难逃人民的法网和正义的惩罚。

《老子》

11.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春秋・老聃《老子》六十九章。抗兵:对抗的军队。加:施。哀者:充满悲愤心情的一方。这两句大意为:两国举兵相加,受侵略而怀着悲愤心情的一方将会获胜。此二句写出了老子的战争观。老子认为:反侵略的战争一定能获胜。他认为:两支对抗的军队相遇,受侵略的国家的战士们满怀着义愤,决心和敌人拼命,一夫拼命,万夫难当,这样的军队自然能获胜.成语“哀兵必胜”即出于此。此二句可用以说明被压迫、受欺凌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

《老子》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春秋・老聃《老子》第三十三章。这两句大意是:善于识别人的人,可谓智慧;善于认识自已的人,可谓明达。常言说“知人知面不知心”,故知人很难,能知人者十分聪明;能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更十分困难,故人贵有自知之明。此二句以精练的语言指出知人难,自知更难;只有能认识别人又能认识自己的人,才称得上明智。它强调人要有自知之明,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老子》

13.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春秋・老聃《老子》第七十九章注。天道:天理,即自然的规律。亲:亲近。与:给与。善人:好人。这两句大意是:天理公道,无亲昵,不偏私,常常使善良的人得福。这是一种不足为训的天道观,但人们常借它来说明善人总会得到善报,因为天理是最公道的,以此来安慰、劝勉那些受委屈,遭挫折,遭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好人。这句名言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的名言一样,代表了人们的愿望,也从宏观上、总体上说明了具有规律性的社会现象。

《老子》

14.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春秋・老聃《老子》第六十四章。这两句大意是:谨慎地做到最终,就像开始时一样,就不会有失败和差错。办任何事情,自始至终都应慎之又慎,这样才不会出现差错。大凡人们办事时,容易虎头蛇尾,开始时认真p细致、谨慎、严肃,久后则是敷衍、马虎、粗心、草率,这样,往往办不好事情。故老子“慎终如始”的名言告诫人们办事应有始有终,始终如一,这样才不致把事情办糟,这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老子》

15.九层之台,起于累士。

春秋・老聃《老子》第六十四章。累土:堆叠起来的土。这两句大意是:九层的高台,起于一点一点堆叠起来的土。这两句话清楚地显示了事物变化过程中质与量的关系:土的堆积(即量的变化)达到定的高度(即量变的一定界限),就构成了九层高台(即引起质的变化:“土”变成了“台”)。量变过程达到一定限度引起质的变化,如此循环往复,推动事物进入高级形态。可用于说明质与量的关系,也可用于说明任何事物的成功起始于细微工夫的积累。

《老子》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最近更新

站长推荐

猜你喜欢

标签列表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