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士兵突击中许三多台词“好好活就是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

2024-01-09 12:50   geyange.com

对士兵说的话

是最初的信仰,也是最后一无所有时能够依靠的东西。

《士兵突击》讲的是成长,它分两部分,前面的702团,后面的老A。二者不止有时间、地点、人物的区别,更重要的是性质的区别。702团的性质是学校,虽然辛苦,但是方向明确,信仰坚定。老A的性质则是社会,让人迷惑,在迷惑中前行。

“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就是《士兵突击》版本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信念,不必受到“循环定义,循环论证”的质疑,因为它不接受逻辑的审视,“好好活”是人生观,“有意义”是价值观,有谁的三观能摆出来接受逻辑审视,还完全站得住的吗?没有,也没必要。

“好好活,有意义,不抛弃,不放弃”是信念,在训练艰苦但是世界单纯的钢七连,尤其是对善于相信别人的许三多来说,这些信念就是真理。年少轻狂,幸福时光。大观园的院墙守不住乌托邦的世界,贾府终要受到风刀霜剑的侵袭。史今退伍,伍六一受伤,他们那么好,为什么结果是这样?许三多开始迷茫,这正是长大的标志。

带着他的迷茫,许三多从“象牙塔”702团毕业,“步入社会”来到了老A,遇到了满身套路的袁朗,和极具怀疑精神但对他肝胆相照的吴哲,在变态的集训中身心遭受“社会的毒打”之后,许三多可贵地在考验中选择了坚持,表现好于多疑的吴哲,更好于缺乏信念的成才,成为了老A历史上的“第一个”,但是挺过了第一轮毒打的许三多,在第二轮毒打中摇摇欲坠了,亲手格毙的毒贩,让他对军人生活的意义产生了彻底的怀疑。

社会就是社会,任你钢筋铁骨,它总会给够你足够的打击,让你对自己的信念产生动摇,这不是来自外人的逻辑审视,而是来自你内心深处的疑惑。有着“好好活”作为人生观、“做有意义的事”作为价值观的许三多,最大的短板就是世界观的匮乏,出了村子进了军队,22岁的他仍然是个井底之蛙。

但许三多最为袁朗看重的,就是他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像当年他去了团部回到五班继续修路一样,他看了花花世界后仍旧回了军队继续当兵。进步快可能是因为起点低,信仰坚定可能是因为没见过世面,但是开眼之后仍然坚定的,一定是有着平心静气的天赋。成才这点上曾经很差,在诱惑面前不安和躁动,直到经过打击后回到五班,“心稳了手才稳了”终于大成。“天下大得很,选择也多得很”,如果在世界观打开后就忘了初心,就等于背弃了“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许三多的长处,就是每次都走一条路,同时不为没见过其他的路感到遗憾。

作为“学校”,702团的领导,从团长到高城、史今,对许三多的教育是灌输式的,教给他种种的信念。而作为“社会”的老A队长袁朗,对许三多、成才是平等对话的“思想上的助产士”。许三多迷茫时,他给钱给假期让许三多自己得到答案,最后训斥成才时,也是让成才在战场上现想“做到不抛弃、不放弃的那些人抛弃了、放弃了什么”。高城或许锻炼过许三多的写作能力,袁朗这里则是明确地尊重他们每个人的人格,相信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尤其是那个对他极其怀疑的吴哲。所以老A的先进不止是技术上的,也是观念上的,许三多从不需要思考变得不得不思考,遇见怀疑,遇见迷茫,他几乎坚持不下去,但是高城用“不抛弃,不放弃”喊住了他。

这就是信念和怀疑的关系,怀疑能让人进步,但是怀疑本身不是基石,它不能带来意志,最后能成为人的支撑的,仍然是最开始的信念。剧里许三多对七连新兵交接时的讲话,核心说的就是“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的信念。那些高学历的新兵不需要从许三多身上接受军事技能的传授,但是需要精神上的传承。这就是许三多独守七连的意义。新兵换了旧兵,新装备换了旧装备,薪尽火传的却是“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的信念。

这也是吴哲和成才能从许三多身上得到的东西,来自传统步兵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让口拙的许三多把袁朗反驳得只能苦笑,袁朗问成才“不抛弃不放弃”,齐桓背诵钢七连的连歌,又黑又横的老A知道老步身上有值得敬重和学习的东西,信念,力量,坚持,来自泥土的许三多,天生就带有顽强的生命力。

哪怕你把炸弹扔到祭旗坡那样简陋的阵地上,人也还是能活下来的。

把炮灰团视为渣滓的精锐营长说:同意。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