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图名言 大卫·李嘉图 上
第一节 李嘉图的生平、著作和方法
一、李嘉图所处时代和生平
1、李嘉图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和巅峰,这个时期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发展。
2、英国工业革命始于十八世纪下半叶,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1770–1820这四十年,英国工业增长了约四倍。到十九世纪初,英国开始成为“世界工厂”。
3、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社会经济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是工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工厂制度确立。
二是农业资产阶级在农业中确立了统治地位。
三是工人阶级更加集中,失业大军出现。
恩格斯说:“当师傅本身也被工厂主排挤之时,当开办独立企业必须有大量资本之时,工人阶级才第一次成为居民中一个稳定的阶级,而在过去,工人的地位往往是走上资产者地位的阶梯。”
4、这一时期出现了工人阶级的自发斗争,但还未发展成公开的政治斗争,社会主要矛盾依然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政治上表现为社会改革,经济上表现在货币改革争论和《谷物法》的废存。
5、大卫·李嘉图(1772–1823),出身犹太资产阶级家庭,其父为伦敦交易所经纪人。李嘉图只受过初等教育,14岁随其父在交易所工作,后因与新教徒女子相恋而同家族发生矛盾,因而独立生活。后自行投资,收获颇丰。经济自由后开始广泛学习,涉猎数学、化学、物理、矿物、地质等。1799接触《国富论》,因此开始政治经济学研究。1818当选格罗斯特郡郡长,后成为代表爱尔兰波塔林郡的下院议员,系主张社会改革的激进派。其最成功之政治经济学著作为《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
二、李嘉图的著作
1、《论低价谷物对资本利润的影响——对马尔萨斯最近两篇文章的评论》
2、《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全书中心思想:寻找最佳途径提高劳动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增加资产阶级的财富。
(2)马克思认为该书结构混乱、缺乏逻辑、文字杂乱毫无美感。
(3)该书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收入的来源及相互关系,初步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利益的矛盾。
三、李嘉图的研究方法
1、边沁功利主义哲学思想。
边沁认为,社会完全屈从于个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虚构的机体”。个人利益是人类行为之准则,即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活动中寻找快乐避免痛苦。
李嘉图认为,每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并不与整个人类社会的利益冲突,而是相融合的。
2、抽象法
从商品价值量由生产中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出发去考察其他资本主义经济范畴。
第二节 价值与货币理论
一、对斯密价值理论的批评
1、李嘉图认为,斯密在论述价值决定时既用耗费劳动又用购买劳动,实际上是提出了两个不同的价值标准尺度。
李嘉图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耗费的劳动决定,价值的大小与耗费的劳动量成正比。
李嘉图和斯密一样,未能区分劳动和劳动力。
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1、李嘉图将商品分为两类:
(1)这种商品的交换价值只由他们的稀少性决定,如古玩字画等。
(2)这种商品的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
马克思认为,李嘉图指出了价值规律的充分发展,需要以大工业生产和自由竞争的社会,即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为前提。
3、区分了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
4、认为只有工人新加入的活劳动才创造新价值,机器等生产资料本身不创造新价值。
三、李嘉图价值理论等矛盾和缺陷
1、虽然将生产商品等劳动看作价值的唯一源泉,却从未研究过该种劳动的性质,其注意力在价值量的分析,把劳动只作为价值量的尺度来考察。
2、马克思认为李嘉图体系的第一个困难是,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如何同“价值规律”相符合。
第二个困难是,等量资本无论其有机构成如何都提供等量利润。
四、李嘉图的货币理论
(一)货币理论上的科学贡献
1、肯定了货币的商品性质,认为铸造货币的金银与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其价值也决定于所耗费的劳动量。
2、货币流通数量=(商品价值x商品总量)/(货币价值x流通速度)
(二)货币数量论
1、货币数量论是指一种用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说明商品价格变动的货币理论。
2、李嘉图认为,当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与商品流通所需货币数量一致时,货币价值由生产货币的劳动来决定。货币多,则币值低,商品价格高;反之。
货币价值与其流通量成反比,与商品流通量成正比;商品价格与货币流通量成正比,与商品流通量成反比。
(三)稳定通货的方案
1、以金本位为基础的可兑换纸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