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说的什么 从《赤色黎明》看革命动机的发展逻辑
【本文由“驱逐舰051”推荐,来自《怎样重构红色内涵?——在群里关于红色题材作品创作的讨论》评论区,标题为驱逐舰051添加】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赤色黎明》的庞梓:参加过义和团运动,脑子里是兄弟义气、父老乡亲那一套,整日想着对清军和袁世凯复仇。
庞梓看不起主角队伍搞农民协会,也不理解主角队伍为什么强调马克思主义和组织纪律,总觉得只要扯起义旗登高一呼,就能天下响应完成造反大业了。
他一开始跟主角队伍合作,完全是因为他大哥认同主角的理念,“大哥叫我干啥我干啥”。后来他在农民协会的支持下拉起一支小队伍,却为了江湖义气盲目挑衅地头蛇导致北洋新军介入。他觉得北洋新军跟地头蛇一样不堪一击,但主角队伍组建的农民协会却第一时间组织当地人撤离,当地人也听他们的。此时他非常不理解——平时走镖发赏钱的都是我“庞大王”,为啥父老乡亲听农民协会的话,不听我“庞大王”?
庞梓这个角色在书中的成长过程很长也很痛苦,因为他原是旧社会普通农民,有很重的小农意识,表现在动机上就是“江湖义气、父老乡亲、报仇雪恨”。但是,在他被改造成一个真正的革命战士之前,这些看似更“真实”的动机却令他走向一个又一个失败。
综上所述,我认为,不能脱离社会发展规律和行动逻辑去空谈“动机是否真实”,否则一定会导致文章所说的“理论认识与切身感受脱节”。“江湖义气、父老乡亲、报仇雪恨”这种看似更“真实”的动机,往往会引发不符合形势的错误行为,进而导致革命行动的失败(这也是《亮剑》在老战士眼中显得假的重要原因——这么搞军队是要吃败仗或腐化堕落的)。
更抽象一点讲就是:一个人参加革命可以有很多种理由,但如果不能及时掌握社会发展规律并改造自己,就会导致革命出现波折乃至走向失败。所谓“动机不真实”,是因为这个碰壁和改造的过程没有很好地体现,才导致观众觉得人物假大空。而这个过程只要体现得好,任何动机都可以汇集到一点——为民族解放/保家卫国/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