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冲突的名言 冲突名言
化解冲突的名言
冲突名言冲突经典语录共收录关于冲突的名言17条
没有冲突的婚姻,几乎同没有危机的国家一样难以想象。法国政治家 莫鲁瓦
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冲突名言德国哲学家 恩格斯
我们要避免我们的义务与我们的利益发生冲突,避免从别人的灾难中企望自己的幸福。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卢梭
在个人跟社会发生任何冲突的时候,有两件事必须考虑第一是哪方面对,第二是哪方面强。印度诗人,作家,哲学家,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泰戈尔
成功的第一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同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英国作家 斯宾塞 《教育论》
南海是中国最有利的突破口,一旦他国与中国爆发军事冲突,海军对南海方向的果断出击是最好的机会。 关于冲突的名言军事战略专家 戴旭
人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不能容忍一个身边人的晋升。因为同一层次的人之间存在着对比、利益的冲突,而与陌生人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化学者 于丹
问题在于这种或那种形式因落后于自己的内容,始终不能完全适应这内容,于是新的内容“不得不”暂时包藏在旧的形式中,因而引起它们之间的冲突。 斯大林
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地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中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德国哲学家 恩格斯
计划生育确实是大众关注的现实问题,对于作家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现实主义题材,作者无须对这项国策进行评判。主要是要借这个素材,塑造人物,剖析人物灵魂。要写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更要写人物内心深处的冲突。 冲突名言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
罗兰的戏剧主题,一开始就遭到资产阶级观众的冷遇,因为这是政治的理想主义的英雄主义的和革命的主题。罗兰丰富的感情,冲走了细小的两性冲突。罗兰的戏剧中没有色情这是现代观众漠视他的原因。他创造一种新的体裁――政治剧。奥地利作家 茨威格
一个人已经精疲力尽,精神劳累,心里又都积着愁闷,可是对不起,你得坐下来写东西!这就叫做生活?!
小时候我妈告我“阿谀的人一定欺负弱者。”反过来欺负弱者的人都会阿谀。“那样的人品格不好”我妈说。于是我从小习惯对在我之上的人敬而远之,对在我之下的人温和谦让。做演员32年我从未与服装道具场工或群众演员发生过冲突,却对各类“达官显贵”提过意见。越老越觉得母亲了不起。妈妈我爱你!影视演员 宋丹丹
遥远的10世纪,宋朝汉人和辽国胡人在荒凉的战场上连年交战。杨四郎家人一一壮烈阵亡,自己被敌人俘虏,娶了聪慧善良的铁镜公主,在异域苟活15年,日夜思念母亲。悲剧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潜回宋国探望老母的片刻。卡在“汉贼不两立”的政治斗争之间,在爱情和亲情无法两全之间,在个人处境和国家利益严重冲突之间,四郎跪在地上对母亲痛哭失声:“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 关于冲突的名言台湾女作家 龙应台
卢梭是民主政治理念的奠基人之一,如果他有机会重生,看到民主政治理念200多年来的实践历史,他也可能欲哭无泪。法国大革命是卢梭思想的实验场,其结果是社会一层层断裂,迎来了拿破仑称帝。美国是民主政治的典范和样板,但最忠实于民主理想、最接近卢梭立场的美国民主革命家托马斯・潘恩却被独立后的美国放逐、唾弃。至今,美国的民主政治依然被许多人看成是大资本、大财团玩弄民众的廉价游戏。一个真诚追求平等的思想者,却成了人世间日益悬殊的贫富差距最好的包装者,成了社会冲突、家庭分裂的催化剂,岂不令人啼笑皆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韩德强
我并不认为如果没有竞争,一般人就能幸福,因为竞争一直是,甚至从人类起源起就是对大部分激烈活动的刺激物。因而,我们不应试图取消竞争,而只应努力使它采取各种并非过于伤害的形式。原始的竞争是一种将会杀掉另一个人和他的妻子以及孩子们的冲突;以战争形式出现的现代竞争依旧是采取这种形式。但是,以运动、文学和艺术形式,以及以宪法政治形式出现的竞争就很少具有伤害性,而且还能为我们的各种竞争本能提供一种完全足够的排遣。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是这些竞争形式是邪恶的,而是它们在普通男女们的生活中所占据的地位过于无足轻重了。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 罗素 《权威与个人》
对能够阅读并欣赏中国文学的人而言,鲁迅、李吉力人、沈从文、李锐,和其他许多作家的作品显然是足以登上世界文坛的。问题是,在中国之外少有读者有能力欣赏这些作者的原作,因此得依赖翻译。我们得面对此一事实:全世界一流的现代中国文学翻译者并不多见。有译本也许不错,但它们也可能造成对原作冷血的谋杀。差劲的翻译或许肇因于译者功力不足,也可能源自译者对原作刻意地扭曲(最糟糕的例子之一是老舍《骆驼祥子》的英译本,描述主角堕落的最后一章被改写成了好莱坞式的快乐结局)。要获得国际认同的方法之一是:中国作家扬弃母语,改以外国语书写,戴思杰用法文写成的优秀小说《巴尔扎克与小裁缝》即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然还得提到选择以英文创作的哈金。问题是:这些作品是否算是中国小说?一如语言学,文学也具有若干普遍特质。语言是其一,文体的分类(如小说、短篇故事、散文、戏剧和自由诗)是其二。英文的文类定义也适用于中文著作,这是毋庸置疑的。文学的主角――无论他们是中国人或非中国人――时常表现出共通的特质,像麦可・K这样的社会边缘人(出自库切《麦可・K的生命与时代》)也出现在卡夫卡、加缪、鲁迅、沈从文、李锐的作品里。文学的和意识形态的冲突――譬如批判性写实主义的拥护者和隐喻呈现法的服膺者之间的冲突――或许也可以在任何文学中找到。影响,显然在文学的世界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这样东西真的存在的话)。李锐如果没有受到福克纳的影响,还会用原来的方式写《无风之树》和《万里无云》吗?阅读李吉力人(1891-1962)的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1936-1937),我发现他刻意使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对女性角色回忆片断的呈现充满同情,这和莫泊桑的风格十分类似(李吉力人曾翻译过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以及另一些法国写实主义的小说)。但是,主题、风格、辞藻的类似不一定是因为受到影响。一如福克纳、沈从文的作品说明了文学的地域性和现代性是可以结合的。然而拿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和沈从文的“湘西”相提并论是站不住脚的,诚如杰夫・金克利(Jeff Kinkley)所指出:福克纳本人是惟一对约克纳帕塔法县的风土地志有着深入了解的人,而湘西至今依然存在,即便从前住在那里的出色人物已不复存在。
记者:作家的写作应该独立,包括对文学奖的态度,但诺贝尔文学奖诞生一百年来,它的深远的影响力已经成为世界文学的一种标高,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的格局的真实境况是什么样的?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的成员,你有什么特别的经验和中国作家分享吗?
瑞典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 马悦然
名人名言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