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专题中提到两种提高书面沟通的有效性的策略【精选】
正所谓“月有阴晴圆缺”,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不完美的,不管人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有尽善尽美。
其实,所谓的完美,从严格意义上讲,也正是因为有了缺陷,才得以存在。
残缺与完美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相互转化,正如莱昂纳德·科恩所说:“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在今天这个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一方面我们不断追求力趋达到完美,提倡匠人精神,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很惊喜地看到社会整体拥有了更多的包容性。
残缺与完美既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体现,又属于生命的终极哲理,颇有探究价值。
故事素材
齐白石:“疵点”彰显完美
中国的近代画家中,齐白石画的虾尤为出彩,是他的“象征”和“符号”。
诗人阮章竞就曾痴迷于模仿他的虾。一次有人请阮章竞赴宴吃大虾。他蓦地瞥见盘子里的虾身共有6节,这一发现令他大惊,因为那时他正好研究观摩了齐白石画的虾,而画中的虾是5节。
此后阮章竞查《大百科》和《海洋生物学辞典》,书上白纸黑字,都说虾是6节。最后阮章竞的结论是:可见,权威也有错,可千万别迷信啊。
这件事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就被许多人知道了,但大家找了很多“高大上”的理由来解释齐白石画的虾为何只有5节。
有一天,有人当着齐白石的面说起5节虾的事,不料齐白石颇为惊讶:有5节虾的画吗?他顿了顿,又说,或许是画这幅画时,自己太疲倦,出现了笔误。
齐白石的话,比他画的5节虾更让人吃惊。
无论是谁,都会有出错的时候。
齐白石的难能可贵处正在于他作为一位名声赫赫的大画家,并没有文过饰非。有些“疵点”,反而更能彰显人格的伟大和完美。
人物素材
山本耀司:完美是丑陋的
山本耀司是日本国宝级设计大师,他以简洁而富有韵味,线条流畅,反时尚的设计风格而著称。他有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即“完美是丑陋的”。
他说,在人类制造的失误中,自己希望看到缺憾、失败、混乱、扭曲。完美是秩序和和谐的呈现,是强制力的结果。自由的人类不会期望这样的东西。
西方多在人体模型上进行从上至下的立体裁剪,而山本耀司则是以二维的直线出发,形成一种非对称的外观造型,这种别致的理念是日本传统服饰文化中的精髓,因为这些不规则的形式显现的不是“规矩”,而是极度的和谐统一。
在山本耀司的服饰中,不对称的领型、下摆等剪裁屡见不鲜,看似怪异却流露出一种独特的韵味。
妙用解读
这两则素材,都非常有代表性。关于齐白石的故事素材涉及“残缺”与“完美”的辩证关系,值得仔细思考和辩析。
齐白石的虾原本画得有“残缺”,但是众人却极力找理由粉饰这个瑕疵,维护齐白石的“完美”,而齐白石本人对待这个“瑕疵”的态度却与众人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磊落与坦白,却让承认了“瑕疵”的齐白石获得了另外一种人格上的“完美”。
山本耀司的设计是不被西方主流审美认可的,不对称的怪异却被他看作为“美”,常人所认为的“完美”在他看来却是“无趣的”“丑陋的”,这种独特的审美观值得玩味。
齐白石的素材宜作细致的辩证分析,山本耀司的观点宜旗帜鲜明地进行引用。
名言素材
01.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托尔斯泰
02.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 车尔尼雪夫斯基
03.决不要企图掩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哪怕是用最大胆的猜度和假设作为借口来掩饰。不管这种肥皂泡的美丽色彩怎样使你们炫目,但肥皂泡是不免要破裂的,那时你们除了羞惭之外是会一无所得的。—— 巴甫洛夫
04.人真正的完美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是什么。——王尔德
05.如果一个人害怕失去什么,那么,他将永远无法达到完美的境界。——东野圭吾
06.真正实现完美主义当然很困难,但具备追求完美主义的态度,就能减少错误。——稻盛和夫
模拟考场
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你的感悟和看法,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月有阴晴圆缺,世人悲喜因之而生,但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范本佳作
云卷云舒,我自开落
江苏苏州大学附属中学 冯语迪
人的情感复杂而多变,它是主观与客观结合的产物,在现实中却常常以客观为转移。
自古以来,自然和人事就是永恒的话题。然而,在古人看来,自然面前的人事,是那么渺小。苏轼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慨叹,又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无奈;白居易有“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伤感。然而,我独独要大声地喊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人事在自然面前渺小,所以四时之变化常常牵动世人之心弦。可是,这种的心情是脆弱的,是易碎的。古来多少伤春悲秋之作,代代延续,可难道四时之景就会因此而易,抑或是不再交替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由此看来,“以物喜,以己悲”的态度是一种无病呻吟,所以才会有“此恨绵绵”云云。
我们的情感不应这样受外物牵动而易变,一定是先有月之阴晴圆缺,后有人之悲欢离合吗?非也!我要这样说:月有阴晴圆缺,而我还是那个我,没有丝毫改变,我只是见证了月亮的
改变。
庄子的《逍遥游》,奇幻而瑰丽。我最为欣赏的一句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一个“无”字,明确了庄子的思想即是:无所凭借,无所依靠,只任思想在太空遨游。的确,“恋物”不应是人类的最终目标,局限在“物”上的思维是不可能迸发出多大的火花的。我们一心只将自己的双眼定格在物的本身,那么还能有什么更深远的挖掘和发现呢?唯有超脱物外的自由思想,才是人与其他生灵的根本区别所在。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当然,不恋“物”,并不意味着脱离实际。我们在自由驰骋的同时,不可能脱离现实存在,不可能一味地活在“理想乡”中,不再出来。要知道,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才思泉涌为的是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实现更高远的人生目标。
放下你的顾虑,给心灵解缚,为自己松绑吧!任天上云卷云舒,我自花开花落。当你放弃了对物的执念,接受“超脱外物”的思想时,你会发现,原来世间的一个“我”,才是活得最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