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说的一句名言 名人名言

2023-03-06 00:18   geyange.com

司马光说的一句名言

司马光说的一句名言

名言作者:司马光

司马光档案资料: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名言司马光经典语录共收录司马光的名言68条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司马光名言

见宋・司马光《答孔文仲司户书》。这两句大意是:治学所宝贵的在于付之实行,而不在于仅知道道理。此名句反映正统的儒家思想。这里所说的“不贵于知之”,并不是说“知”不如“行”重要,贵行而贱知,而是说“知”与“行”相比,应该更注意培养“行”(实践)的能力。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付诸实践,如果学习了许多知识却一点不会运用,那么,这种“知”再多也不值得珍贵。这种强调学以致用的观点应该说是正确的。

《答孔文仲司户书》

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见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太采贞观元年》,这两句大意是:使用人就如使用器物一样,各取其长处而使用。使用器物要按照器物的特有功能来使用,任用人才也要根据各人的长处来使用。能扬长弃短,量才而用,不但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也有用不完的人才。如果看不到人的优点,只看到人的短处,那么世上就没有可用的人了。唐太宗能成为一代英主,在他统治时期出现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与他的开明的人才观和他的知人善任的用人方法不无关系。

《资治通鉴・唐太采贞观元年》

英雄无用武之地。

见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本句大意是:虽是英雄,却没有使用武力的地方。赤壁大战之前,诸葛亮对孙权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说:“今操芟夷大难,略以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后来人们进一步引申其意,常用来比喻空有才智和本领却无处发挥。

《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用兵之道,抚士贵诚,制敌贵诈。

见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这几句大意是:用兵的原则是:抚恤部下士卒重在真挚诚恳,克敌制胜的计谋贵在越诡诈越好。诚挚和诡诈本来是水火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看来,在征战中人必须兼而有之,从而组成了矛盾统一的二重性格。作为统兵大将尤应如此,因为只有对士卒真挚诚恳,才能得到士卒的拥护,上下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无往而不胜。对敌人则应不厌诈伪,使敌人不知我之虚实,产生错觉,作出错误判断,从而获得良机,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可见“诚”、“诈”二道,为将者必须兼而有之。这几句讲用兵要决,说明对敌人、对部下应采用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第略。

《资治通鉴・唐纪》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司马光经典语录

见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这两句大意是: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能明达事理;听信片面的意见,就会愚昧糊涂。此名句是魏征劝告君王纳谏的著名格言,东王符《潜夫论・明暗》就曾说过:“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魏征概括成“~”,词句简洁精警,发人深省。两句从“明”、“暗”两种不同效果,说明应“兼听”,不能“偏信”。只有兼听,才能全面了解情况,明辨是非,作出正确判断;而偏听偏信很可能会上当受骗。尤其是对于不同意见,更应认真听取,这样才能免于失误。可用以劝诫人们特别是领导应广泛听取意见,克服片面性。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

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

宋・司马光《之美举进士寓京师范此诗寄之》雄鹰乘着风直上天际;鲲借着海浪的力量,在化为鹏的瞬间借势而起。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与时俱进、乘势而起的意思。

《之美举进士寓京师范此诗寄之》

上以制下,寡以统众,而纲纪定矣。

宋・司马光《注》寡:少。制:约束。定:确定。上边的管理下边的,少数人管理多数人,这样纲纪就确定了。纲纪,即“三纲”(君臣、父子、夫妇)六纪(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

《注》

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誊日损而祸至。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臻(zhēn真):到达。誉:称赞,名誉。这几句大意是:常常听到别人说你的过失,过失就会日益减少而福气就会来到;常常听到别人对你的称赞,声誉就会日益受到损害而灾祸就会降临。这几句是很符合辩证法的格言。闻其过则过改而福至,闻其誉则过生而祸临。我们千万要多听逆耳的忠告,而不要被溢美之辞冲昏了头脑。~可引用作为警戒。当然,这里的“祸”、“福”应理解为人事而不是指天命。

《资治通鉴・晋纪》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司马光名言

宋・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这几句大意是:君子不贪心就不被外物所役使,就可以走直道,小人不贪心就能谨慎处世,节省用度,使罪祸免除,家庭丰裕。司马光是在论述“俭,德之共也”时说这番话时。他认为具有好品德的人都有俭朴的作风,而好的品德正是从俭朴中产生出来的。因为~。可马光所说的道理,已为古今许多事实所证明,今天仍值得人们重视。其中的“寡欲”应指克制过度的欲望,而不是禁欲;“君子”、“小人”之分则不足取。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宋・司马光《温公文正司马公文集》。这几句大意是:君子贪心就要企慕富贵,不走正路,加速灾祸的到来;小人贪心就会四处钻营,恣意挥霍,导致家败人亡。讲究奢侈,必然会有无休止的欲望,就会不择手段地去攫取,而最后落得身败名裂,家破人亡。这种教训,人人都应记取。教育人们讲廉沽戒贪欲,讲俭朴戒奢侈时可引用此条。

《温公文正司马公文集》

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太宗贞观十二年》。骄奢:骄傲奢侈。这两句大意是:富贵会产生骄奢,疏忽会导致祸乱。富贵虽然不一定产生骄奢,而骄奢则必然产生于富贵,因为富贵给骄者提供了物质和精神上的条件,这是富贵者不可不警惕的。疏忽大意,漫不经心,往往会对灾祸的苗头视而不见,使其由小而大,最终导致灾祸发生,这是必须警惕的。这两句可用于告诫人们富贵时要特别注意戒骄奢,处事要时刻注意戒疏忽。

《资治通鉴・太宗贞观十二年》

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贞观二年》。前事:前面的事情,指隋炀帝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吾属:我们。师:此指反面教员,引为鉴戒的意思。进两句大意是:前面这件事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应该经常想想它以警策自己。贞观二年六月,唐太宗对他的侍臣们说:我看了《隋炀帝集》,觉得隋炀帝知识渊博,深奥通达,他本想做尧舜一样的君主,而认为桀纣是暴虐无道的,为什么他的结局竟与他的希望相反昵?魏征听了说:隋炀帝自恃才智过人,固执己见,刚愎自用,他虽口诵尧舜之言却在重蹈桀纣的覆辙,他自己不知道又听不进意见,以至于倾覆亡国。太宗听了,深有感慨地说:“~。”隋炀帝口是身非,言行不一,终于国破身亡,足可警戒后世。唐太宗以隋炀帝作自己的反面教员,警策自己,终于成为一代英主。

《资治通鉴・唐纪八・贞观二年》

忍小忿而存大信。 司马光经典语录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小忿:小的忿怒。大信:大的信用。本句大意是:忍住个人小的忿怒,而坚持法律大的信用。李世民当了皇帝,听说应选入官的人很多是假冒上代的余荫,便下令让这些冒牌货自首,否则一经查出就要杀掉。后来果然查出一个假冒者,李世民要杀他。大理少卿戴胄犯颜直谏说:根据法律,这样的人应当充军。李世民说:我说过这种人要杀头,你却要按法律,不是叫我失信于民吗?戴胄说:诏书出于一时的喜怒,而法律则是向天下人昭示最大信用的,陛下应忍了小的忿怒,而根据法律来判决,坚持大的信用。戴胄不怕杀头丢乌纱,敢于犯颜执法,精神可嘉,值得效法。他认为当权者应该“忍小忿而存大信”,即摒弃个人好恶而维护法律的尊严,不以权代法,不以人治代往治,的确是高明之见。这一原则,后人也当坚持。

《资治通鉴・唐纪八》

举才不出氏族,用法不硬权贵,是以方不济务,奸无所惩。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元年》。世族;世家太族。用法:执法。不及:不触到。是以:目而。济务:解决事态。这几句大意是:举荐人才不出世家大族,执行法律不触及权贵,因而方略不能解决事态,奸邪没有得到惩处。晋朝世族大地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门阀制度森严,国家法律不敢触及贵族,奸邪之辈也不能得到惩办。这几句表现出了晋朝世族政权的腐朽,可以用于批判世族权贵把持政权,无法无天的社会现象。

《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元年》

币厚言甘,人之所畏也。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钱币。这两句大意是:厚厚的钱币,甜甜的美言,这是人所应当畏惧警惕的东西啊!社会生活中,当权在位的人常常会遇到甘言和厚币。对此,廉清奉公的人自会清醒地辨别甘言的企图与厚币的来路,采取正确的对策;而贪赃枉法的人则会欣然接受,来者不拒。“为看芳饵下,贪得会无筌”(沈佳期《钓竿篇》),殊不知厚搭搭的人民币,甜蜜蜜的奉承话正是别有用心者投下的“劳饵”,见利忘义,利夸智昏的人只贪图芳香的鱼饵,不见捕鱼的竹器,结果是自寻网罗,被人捕捉。因此,~的古训,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资治通鉴・晋纪》

口有蜜腹有剑。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本句大意是:口头上温和亲近得像蜜一样甜,内心里却刁钻歹毒得像剑一样利。这两句是唐人对奸相李林甫的形象概括。《资治通鉴・唐纪》载:“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已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嘴巴像蜂蜜样甜,心计像利剑样狠,多么形象地刻画出阴谋家阴险奸诈的嘴脸。从此“口蜜腹剑”成了形容阴谋家和嘴甜心毒之辈的专门用语,长用不衰。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

宽厚清慎,犯而不。 司马光名言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清慎:清正持重。犯而不:语见《论语・泰伯》,意思是有人冒犯也不报复。,报复。这两句大意是:(娄师德为人)宽恕仁厚,清正持重。(即使别人)冒犯了他也从不报复。娄师德是武则天时代的宰相(同平章事),以仁厚宽恕、恭勤不怠闻名于世。风阁侍郎李昭德骂他是乡巴佬,他笑着说:我不当乡巴佬,谁当乡巴佬呢!当时名相狄仁杰很有点瞧不起他,想把他排挤出朝廷,他也不计较。后来武则天告诉狄仁燕:我之所以了解你,正是娄师德向我推荐的。狄仁杰听了非常感动。~是作者评价娄师德的话。

《资治通鉴・唐纪》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朴为美。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许多人都以奢侈浪费为荣,而我心中却坚定地认为节俭朴素是一种美德。

《训俭示康》

政以得贤为本,治以去秽为务。

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司马光经典语录《资治通鉴》

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做事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难点上,只要把难点解决了,简单的自然也就解决了;做人要取长补短,只要把自己的短板解决好了,自己的长处自然也得到了加强。

《资治通鉴》

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

有贤不能和,与无贤亦同。

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 司马光名言

信者,人君之大宝也。《资治通鉴》

小事不糊涂之谓能,大事不糊涂之谓才。

小人多欲则求妄周败家丧生。

销恶于未萌,弥祸于未形。 司马光经典语录

吾无过人者,但生平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

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天之生人,各有偏长。国家之用人,备有众长。然而投之所向,辄不济事者,所用非所长,所长非所用也。

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 司马光名言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在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材也,取其所长,用其所短。《资治通鉴》

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能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分离,以至于败。 司马光经典语录

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

任贤必治,任不屑必乱,必然之道也。《资治通鉴》

仁以厚下,俭以足用。

人主自威,则众谋不进。 司马光名言《资治通鉴》

人之患,在于不读史。

人若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

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短,取其所长。 司马光经典语录

平而后清,清而后明。

面从后言,古人所戒。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面从后言,古人所戒。 意思是:表面服从而背后反对,这是古人最忌讳的。

《资治通鉴》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挑选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任,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原因何在?因为君子持有才干把它用到善事上;而小人持有才干用来作恶。持有才干作善事,能处处行善;而凭借才干作恶,就无恶不作了。愚人尽管想作恶,因为智慧不济,气力不胜任,好像小狗扑人,人还能制服它。而小人既有足够的阴谋诡计来发挥邪恶,又有足够的力量来逞凶施暴,就如恶虎生翼,他的危害难道不大吗!有德的人令人尊敬,有才的人使人喜爱;对喜爱的人容易宠信专任,对尊敬的人容易疏远,所以察选人才者经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记了考察他的品德。自古至今,国家的乱臣奸佞,家族的败家浪子,因为才有余而德不足,导致家国覆亡的多了,又何止智瑶呢!所以治国治家者如果能审察才与德两种不同的标准,知道选择的先后,又何必担心失去人才呢!

《资治通鉴》

举贤为国,非为私人也。 司马光名言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资治通鉴》

俭约,所以彰其美也。

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 司马光经典语录

盖聪明疏通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资治通鉴》

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资治通鉴》

凡人之情,穷则思变。

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 司马光名言

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

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

妒前无亲。

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用商君法而富强。 司马光经典语录

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资治通鉴》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资治通鉴》

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 司马光名言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

不受非分之赐,则廉耻立。

司马光的作品 经典语录 名人名言名句

《注》

名人名言作者:司马光经典语录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