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行俭语录

2023-03-04 22:58   geyange.com

裴行俭语录

人物简介

裴行俭(619年-682年6月9日),字守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朝名将、政治家、书法家,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次子。

裴行俭出身“河东裴氏”中眷房,于唐太宗时以明经科考试中选,并得名将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历任左屯卫仓曹参军、西州都督府长史、安西都护等职。在西域时,各国多慕义归附。后还朝任吏部侍郎,与李敬玄、马载同掌选事十余年,甚有能名。他所创长名姓历榜及铨注等法,影响了后世选才授官的制度。上元三年(676年),出任洮州道左二军总管、秦州右军总管,参与防御吐蕃。调露元年(679年),计俘叛乱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以功升任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身兼文武两职。次年,大破东突厥阿史德温傅及阿史那伏念所部,尽平东突厥残部。永淳元年(682年),裴行俭病逝,年六十四。追赠幽州都督,谥号“献”。

裴行俭精通阴阳历法,善于鉴别人才,所提拔的名将有程务挺、王方翼、李多祚、黑齿常之等。他工于书法,尤擅草、隶。有文集二十卷,并著有《草字杂体》、《选谱》及兵法秘诀四十六条,今已佚。[1]

裴行俭语录

裴行俭任西域都护时,西域各国大多慕义归附。后还朝任吏部侍郎,与李敬玄、马载同掌选事十余年,甚有能名。他始创了长名姓历榜,并引铨注等铨选之法,影响后世选才授官制度。

军事

上元三年(676年),裴行俭参与防御吐蕃。调露元年(679年),计俘叛乱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次年,大破东突厥阿史德温傅及阿史那伏念所部,并以反间计逼阿史那伏念等来降,尽平东突厥残部。

裴行俭善于鉴别人才,其在军中所提拔的副将,如程务挺、张虔勖、崔智聅、王方翼、蚕金毗、刘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齿常之等人,大都成为当世名将。

个人作品

裴行俭擅长草书、隶书,是位书法名家。唐高宗曾经赐裴行俭白绢,命他书写《昭明文选》。高宗观赏之后,喜爱其用笔的法度(规矩),赏赐颇为丰厚。裴行俭常常说:“如果不是精美的笔和墨,褚遂良还不曾经常写。不选择笔、墨的好坏而能写得机灵敏捷的,只有我和虞世南而已。”他撰写《选谱》、《草字杂体》等书,有好几万字。

史称裴行俭精通阴阳历法,每次行军作战,都能预知胜期。他曾就安置军营、阵势摆列、预料胜负、识别人才等问题编写了四十六条经验诀窍。武则天后来让其侄武承嗣上门将其取走,此法于是失传。

史书记载

《赠太尉裴公神道碑》

《旧唐书·卷八十四·列传第三十四》[2]

《新唐书·卷一百八·列传第三十三》

人物评价

苏定方: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新唐书》引)

李治:行俭提孤军,深入万里,兵不血刃而叛党擒夷,可谓文武兼备矣,其兼授二职。(《新唐书》引)

张说:公志坚虑精,神勇识澈,艺必讨本,学皆睹奥。又善测候云物,推步气象,鬼无遯谋,灵不藏用。著文集二十卷,造草字数千文,皆宝传人间。以为代法。又撰《选谱》十卷,又为军营行阵、部众、料敌等四十六诀,大圣天后令秘书监武承嗣就家取进,以为秘术。(《赠太尉裴公神道碑》)

张怀瓘:工草书,行及章草并入能。有若搢绅之士,其貌伟然,华衮金章,从容省闼。(《书断》)

杜牧: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勣、裴行俭、郭元振。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注孙子序》)

宋祁:仁轨等以兵开定四夷,其勇无前,至奉上则瞿瞿若不及,行俭临下以恕,师德宽厚,其能以功名始终者,盖近乎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者邪!(《新唐书》)

张预:孙子曰:“用而示之不用。”行俭实欲袭都支,而伪示以闲暇。又曰:“因利而制权。”行俭因敌钞掠而伏兵粮车。又曰:“犯之以事,勿告以言。”行俭不告士卒以徙营之由。又曰:“事莫密于间。”行俭纵反间而缚温傅是也。(《十七史百将传》)

李纲:李大亮宿卫之忠,裴行俭、苏定方术略之奇,秦叔宝、薛仁贵、李嗣业搏战之勇,高崇文纪律之严,王忠嗣执守之固,李抱真训练之精,张万福乐善之笃,李光颜、愬谋虑之决,皆凛然有贤将之风。(《唐朝贤将传序》)

陈元靓:唐有秩宗,清门缵戎。发挥玉略,军谋武功。铨品人物,将材文雄。壮容伟绩,凛然英风。(《事林广记后集》)

艺术形象

2010年纪录片《大明宫》:高飞饰演裴行俭。

后世地位

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礼部尚书闻喜公裴行俭”。及至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裴行俭。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裴行俭亦位列其中。

后世纪念

裴行俭墓位于闻喜县郝庄乡永青村西南。墓原有冢,有石人、石马,均于20世纪60年代平田整地时破坏,现仅存唐代石碑一通,字迹模糊不清,额篆“唐故礼部尚书”字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