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唐太宗对谁)

2023-03-02 21:17   geyange.com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唐太宗对谁?

魏徵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唐太宗对魏徵的评价。出自《旧唐书·魏徵传》,意思是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旧唐书·魏徵传》李世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对魏征的评价。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高评价。

扩展资料

唐太宗和魏征:

玄武门事变后,李建成被自己的弟弟李世民杀死,李世民做了皇帝。李世民君临天下之后,有人就向李世民悄悄告状,说魏征曾经替李建成出过好多对李世民不利的主意。

唐太宗李世民于是召见魏征,问他:“你为何挑拨我兄弟之情?”

彼时魏征已经是阶下之囚,然而依旧镇定自若、理直气壮的说:“人各为其主。我之前在太子手下做事,可惜太子当初没有听我的话,要不然,现在坐上皇位的人还不知道是谁呢。”

大家都直冒冷汗,觉得魏征要完了。没想到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听了魏征这大逆不道的话之后,非但没有责怪魏征,反而说:“已经过去的事情,就不用再提了。”

后来,唐太宗重用魏征,还主动和魏征结为亲家。魏征生活的很简朴,屋子也很简陋,唐太宗想给他大房子,被他拒绝了。

魏征直言上谏,虽经常触怒龙颜,可是后来每当镇定下来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总会认为魏征说的有道理。

二、以人为镜明得失以史为鉴知兴衰典故?

这是说的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 。

魏征本是太子李建成的人 ,玄武门之变 ,李世明干掉了自己的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 ,同时也抓住了魏征。

在将要杀掉魏征的时候 ,魏征说杀掉我还不如不杀掉 ,我将象忠于太子一样忠于您。

李世民为了表现自己的宽宏大量 ,放掉了魏征,还让他做了官 。

魏征一生向唐太宗提了几百条意见 ,都被唐太宗采纳 。

魏征死后 ,唐太宗非常伤心 。

唐太宗说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是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

魏征死后朕失一镜矣。

唐太宗李世民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李世民喜听与善... ‘以人为镜’,可观人之举措,以明本身得失,吾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已死,吾亡一镜矣。” 

将历史作为一面镜子,从而看出历史的兴衰;以人为借鉴,即将其成败得失,引以为鉴,以免重蹈覆辙。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典故出自《旧唐书·魏徵传》中的“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其含义是用铜当镜子,可以检查衣冠是否整齐;用人当镜子,可以检查自己的优缺得失;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

三、以人为镜一句话概括一个故事?

唐太宗是一个文武双全,英明盖世的能人,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在他身边有两位监督他言行的“明镜”:一为长孙皇后,另一位乃忠义贤良的魏征。皇上一有过错,他们立即会巧妙地指出。

据《贞观政要》一书所载:唐太宗喜欢一只小鹞子,一日正在玩鸟,魏征来了,太宗怕魏征指责自己,赶快把小鸟藏到怀中。魏征假装没看到,故意留下来与他商谈国家大事。太宗心里虽为鸟着急,却也怕暴露,因为他信任、敬畏魏征。

等魏征走后,太宗取出怀里心爱的小鸟一看,早已命归黄泉了。

于是伤心地回到后宫,大发雷霆说:“我非杀掉这个田舍翁不可!

” 皇后闻之,问明原委,立刻穿上大礼服向太宗行礼道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唐朝有魏征这样的好臣子,又有您这样的好皇帝,这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好现象,国家兴盛指日可待。

”故使太宗渐渐平息了怒气。

唐太宗就“以人为镜”常观察自己,真正做到了勇于改过、从善如流。 后来魏征死了,唐太宗惋惜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今魏征不在了,朕就少了一面镜子。”

四、以人为镜是唐太宗对谁的评价新中国第一部常故事电影是指?

1、“以人为镜”是唐太宗李世民对大臣魏徵的评价,意思是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徵病逝。唐太宗很难过,流着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堪称对魏徵人生价值的最高评价。

2、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是1949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桥》,由王滨执导,王家乙、吕班、江浩、陈强等人主演。

该片讲述了东北某铁路工厂的工人们克服各种困难,完成抢修松花江铁桥的任务,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有力的支援和贡献。

五、"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指的是谁?

是唐太宗李世民说魏征的。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

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 出自《旧唐书·魏徵传》: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六、"以铜为镜、以史为镜、以人为镜"出自何人?

这是唐贞观十七年,在谏臣魏征病逝后,唐太宗说的话,原句为:“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大意是:“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

这说明了魏征在唐太宗执政期间起到的重大作用。

这句话直至今日仍然起到警醒我们的作用,提醒我们应该时刻以他人为鉴正视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七、以人为镜文言文的解释?

“唐太宗以人为镜”并不是文言文,它是一句话,翻译为:“唐太宗把人当作镜子”。

以人为镜[yǐ rén wéi jìng]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出自 《墨子·非攻中》:"君子不镜于水而镜於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墨子·卷五》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春秋末期,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内部变得四分五裂,实权逐渐由六家将军把持,他们是智氏、范氏、中行氏、赵氏、韩氏、魏氏。

六家各有自己的地盘和武装,为了壮大自己,不断互相攻伐。

后来,智氏的智伯瑶先后灭了范氏和中行氏,又汇合三家的兵马,进攻赵襄子。

这时,韩康子和魏桓子商议说:"赵氏现在的命运,就是我们两家将来的命运。

赵氏早晨灭亡了,我们在晚上就会跟着灭亡;赵氏在晚上灭亡了,我们明天早上也就会跟着灭亡。

只有我们三家联合起来,共同打败智伯瑶,才能保证我们的安全。

"于是韩、魏两家与赵氏里应外合,内外夹击打败了智伯瑶,三家共同瓜分了智氏的土地,壮大了自己,后来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墨子评论说: "有才德的人,不以水为镜子,而是以人为镜子。

因为以水为镜子只能照见自己的面容,而以人为镜子 才能知道怎样做对自己有利,怎样做对自己不利。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