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当存高远前面一句【精选】

2023-02-20 08:35   geyange.com

正己以正人

“其身正,不令而行”,是孔子所说的一句话,

原文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一个人以身作则,别人自然会以他为榜样,

一个人作为长官,他本身做得正当时,不用下命令,

们自然会照着去做;而上梁不正下梁歪,

如果自己做不到,偏偏去要求别人,就是下了命令,

下面的人也不会听从,反而背其道而行之。

标准是用来要求自己的,而不是用来要求别人的。

当你自己不具备一个更优秀的人格状态时,

即便你借助自己的领导权威去压制别人的时候,

也不可能得到别人发自内心的信服。

只有发自内心的信任和顺服,才能得到合理的管理效果,

所以在你要求别人的时候,首先要保证自己能做到。

正所谓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真正好的结果,

首先是端正自己的态度,塑造一个良好的价值观以及平和的处事状态之后,才能影响外界。

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亦是如此,只有让自己做到“其身正”的时候,

才能出现“不令而行”的结果。

春秋末期,晋国六卿之一赵鞅,人称赵简子,也是战国七雄之一赵国的奠基人。

有一次,赵简子亲率三军讨伐卫国,但是到进攻的时候,

他自己没有站在前面,反而站在屏障和盾牌后面,

当他击鼓进军的时候,士兵发现自己的主帅不见了,

就躲在原地一动不动。

赵简子看到这幅场面,就哀叹着说:“哎呀,士兵竟然坏到这种地步。”

这时有一人走过来,这个人是行令官烛过,他听到赵简子的抱怨之后,

走到赵简子面前就说:“这只不过是你有些地方没有做到罢了,士兵并没有什么不好的。”

赵简子听了这话颇为不服,勃然大怒地拔出剑,

架在烛过的脖子上,对他说:“我没有委派别人,而亲自率兵作战,

你却当我面说我没有做到,你说我什么地方没有做到,

要是有道理我便饶了你,要是没道理,今天就是你的死期。”

这个行令官此时没有任何恐惧神色,说道:

“贤君献公即位五年,兼并十九个国家,用的就是同样的士卒;

惠公在位两年,纵情声色,残暴傲慢,为秦国袭击我国,

晋军溃逃到离国70里的地方,用的也是这样的士卒;

文公即位仅三年,勇武霸气,所以三年以后,士卒都变得坚毅果敢,

结果文公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围困卫国,夺取曹国,后来成为霸主,

得以名扬天下,也是用这样的士卒。所以带领同样的士卒,

却得到不同的结果,这就是你有些地方没有做到,

士兵哪有什么不好的。”

赵简子听了之后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就说:“多谢您的指教,我知道自己哪里没有做到了。”

于是,他从屏障和盾牌后面走到了前面,

结果他击鼓仅仅只有一次,士兵们便士气大振,

攻上了城墙,这一战也获得了全胜。

所以后来历史上才有这样一句佳话,叫做:“兵车千辆,不如烛过一言。

烛过所说的这番话,其实就是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的道理。

在这个世上,教育别人可以用“言传”,而感化别人则是用“身教”,

很多时候,言语能够传达的只是一种信息,

而以身作则才能够传递一种力量,所以古人才说言传不如身教。

只有真正的让别人感受到这种力量的存在时,

才能在别人心中塑造一种信念,

不管是管理团队还是你想让别人接受一些什么,最好的方式就是“其身正”。

《素书》之中有一句话叫:释己而教人者呢,正己而化人者顺。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把自己放在一边,单纯去教育别人,

别人就不接受他的大道理;如果严格要求自己,

进而去感化别人,别人才会信任和认同他。

隋朝末年的时候,杨玄感起兵造反,他在造反的过程中几乎每战必胜,

而必胜的根本,就在于以身先士卒的方式赢得了士兵的信任。

所以在《资治通鉴》之中说:“玄感每战,身先士卒,所向摧陷”,

所以由此可见,身先士卒是取得下属信任,塑造良好合作关系的前提。

当我们把这个道理引申到自己生活之中也是如此,

率兵作战时需要身先士卒,而对待生活时,也需要“身先士卒”,

而这个身先士卒的重要根本,就是修养自己的德行,遵从天地的道义。

别人对你是否信任和顺服,首先取决于你对别人的态度。

有一句话叫人格魅力,在生活中,所有需要借助人际合作关系而获取成功的人,

在与人交往中都能显示出自身具备的独特人格魅力。

别人对你产生的信任,是从你处事的方式以及你自身的品德修养之中产生的,

能够带着温和豁达的态度去面对别人的时候,

才能用这一份积极的力量塑造别人对你的信任,

从而影响身边的人,这也是身正令其行的道理。

自己做到了,才能让别人去做到,而自己做不到或者“己所不欲”时,

而妄想施于他人,让别人去做到,最后必然适得其反。

“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

先端正自己,后端正他人。己身端则能正人,

是通过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和感化他人。

一个人能够端正自己的行为,一定能赢得大家的尊敬。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这就是标杆的感召力。

自身正了,就是一个样板,不用你说,别人自然会照着你的样子去做。

一旦成为大家的标杆,必将影响一批人,带动一批人。

修己、克己、修身,最后的目的是“身正”或“正身”。

“身正”是为政者的根本,正身以求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孔子从“身正”与“身不正”正反对比角度讲,

“身正”的结果是“不令而行”,“身不正”的结果是“虽令不从”,

其结果也是两相对比,相去天壤。官正民行,上感下化,

才能施不言之教,对百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个人,思想正行为则正;一个家庭,父母正子女则正;

一个单位,领导正风气则正。

学先贤智慧,获家庭更幸福,事业更成功。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