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修辞手法(诗歌修辞手法总结)
诗歌修辞手法总结
对于诗歌修辞手法,因为知识量繁多,许多同学学得是支离破碎、,不用担心,今天,普陀最好的一对一初中培训机构恒高的张老师为大家带来了诗歌修辞手法的总结。
1、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例:“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2、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例:“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3、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5、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6、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一气呵成,增强气势,突出强调,说理使道理更加严密、透彻,抒情使情感更加淋漓尽致。
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
7、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迭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9、反复
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
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10、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例:“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11、互文
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A、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
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的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
B、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
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既“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两词互文见义。
12、迭字
迭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有些拟声词就属于迭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13、通感
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以及幻觉,可以互相沟通,在艺术描写中可以由一种感觉引起相类似的另一种感觉,以丰富语言的想象力和加强状物抒情的效果。
例:“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写出了作者的感情,即感到春意的蓬勃。
14、顶真(顶针,联珠,蝉联)
即邻近的句子首尾相接,用前句末尾一词作下一句的第一个词,上递下接,使结构紧密,语意连贯,声音流畅的一种修辞方法。
例: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